[摘要]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模式,非常切合当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现实需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他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此过程中如何寻找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抓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进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最终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一种以重要考古遗址和周边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公共文化空间,其在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巨大作用,天然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程。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提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具象表征和物质载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进行串联的重要线索,是对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演进史进行叙事的关键图景,更是把宏大复杂的中华文化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看得明、讲得清的“中国好故事”的核心所在。
身处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古代先民在中华大地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遗址、仰韶遗址、庙底沟遗址、大河村遗址、陶寺遗址,还是三代的二里头、偃师商城、殷墟以及春秋战国的郑韩故城、曲阜鲁国故城,再到秦汉以降的秦始皇陵、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大明宫、西夏陵等等。可以说,见证中国重要历史时刻与关键节点的大型考古遗址大都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展示和保护的对象。尤其是史前时期的众多聚落遗址和大型城址,以及历史时期闻名遐迩的都邑遗址和帝王陵墓,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延绵至今且未曾中断的强大生命力。
同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可以投射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融合演变。身处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其涵盖了古代先民遗留下来的多重文化财产,既囊括了物质层面的古代遗物、遗址和遗迹,也包含了非物质层面的思想传统、风俗习惯,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延续的重要见证,体现了古代先民无与伦比的创造性、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性,以及深邃的精神思想魅力。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体意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涵盖的大遗址自古就是多民族和多文化的水乳交合之地。无论是最早中国的二里头遗址,还是恢弘雄伟的汉长安城,抑或是气象万千的汉魏洛阳城等,这些古代大遗址不仅见证了炎黄时期多部族的融合、秦汉时期汉民族的形成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多民族的交融,更蕴含着“尚和合”“求大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主流意识,最终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中华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纽带。
此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蕴含着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纵观中华文化中所取得的灿烂成就,遗址公园所展示的大遗址本身亦是集各族文化精华之大成者。无论是其所展示的文学方面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是大明宫、隋唐洛阳城等宏大工程,抑或是“汉字”“河图洛书”“四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等伟大创造,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结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讲述自身历史的同时,无形中也彰显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特性。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从先秦时代起,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就是在各族先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拓中奠定了蓝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恰恰能凸显各民族共同开拓中华疆域的悠久历史。通过对重大考古遗址的展示与挖掘,能够充分证明黄河流域的中原先民与边疆民族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核心、凝聚“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通过将众多见证民族融合、开疆扩土的重要历史遗迹加以系统保护、重点展示与有效传承,让每一位来到园区的公众都深刻感受中国“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光辉历史,切实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能增强中国人民深沉持久的文化自信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提供坚定的文化自信,其原因就在于文明的延续一方面要靠内在的文化结晶来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需要外部的不同文明相互传播交流来获取优秀的文化资源,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是实现内在自信与外在传播交流的有力驱动。
从内部来看,文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交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需要精神的文化魂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保护展示的大遗址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古代先民智慧和劳动的成果,其不但见证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维系了多民族之间的感情,更是我们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增强自信的重要支撑。而从外部来说,历史的变迁无数次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文明在延续自身的同时都需要吐故纳新,不断加强与外部文明的交流传播,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的发展陷入停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所涵盖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历史上中华民族所取得的种种伟大成就,这些文明结晶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让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群互相欣赏彼此的历史传统,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念,学习对方的科学技术,最终让中华文明在与世界交流互动中增强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通过遗址公园我们可以充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最终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综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一种大规模、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模式,非常切合当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明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现实需要:其一方面能充分激发文化遗产自身的活力,真正发挥其爱国教育、人文游憩和经济发展功能,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能为经济发展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矛盾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张冬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利用等研究)
本文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一般项目“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研究”(22A3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