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技术革新与网络风险治理:困境与挑战

2025-05-14 11:07:4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在数字化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网络环境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技术的革新以技术赋权的形式赋予了用户更多参与网络活动的机会,给网络风险治理带来了诸多复杂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技术革新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网络环境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技术的革新以技术赋权的形式赋予了用户更多参与网络活动的机会,给网络风险治理带来了诸多复杂的挑战。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扰乱公众认知;信息茧房限制了信息的多元流通,固化用户思维;网络行为的无序和非理性引发群体冲突;信息超载使人们在海量数据中迷失;AI造假技术的出现更是让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威胁;复杂的信息流和意见流则加剧了网络舆论的引导难度。这些挑战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秩序、公众安全和个人权益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技术革新和技术赋权背景下网络风险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虚假信息泛滥

(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虚假信息生成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虚假信息制造方面的应用日益凸显。AI可以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快速生成看似真实、逻辑连贯的虚假新闻、谣言等内容。例如,利用AI技术能够模仿知名人士专家的语言风格特点或直接生成相关视频画面,编造具有误导性的新闻报道,普通民众很难从语言表达和内容结构上辨别其真伪。一些恶意攻击者还利用AI生成虚假的社交媒体帖子,传播不实的健康养生知识、投资理财骗局等信息,以吸引公众的关注并获取非法利益。据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通过AI生成的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量呈指数级增长,给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虚假信息传播的快速与广泛

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便捷的渠道。一旦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发布,借助社交媒体的转发、分享功能以及算法推荐机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到世界各地,触达海量用户。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一条虚假的娱乐新闻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被转发数百万次,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不仅会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判断,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比如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虚假的疫情信息、灾害救援谣言等可能导致公众采取错误的应对措施,影响事件的有效处理和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治理虚假信息面临的困境

虚假信息的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AI生成的虚假信息具有高度的逼真性和迷惑性,传统的人工审核和简单的技术检测手段难以有效识别。虚假信息的传播源头往往难以追溯,攻击者可能通过匿名网络、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隐藏真实身份,增加了执法部门调查和打击的难度。网络平台众多,信息海量,监管部门难以对所有平台和信息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和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监管标准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国际间的合作协调也面临诸多障碍,使得虚假信息在跨境传播时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二、信息超载困境

(一)海量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产生和传播速度呈爆发式增长。各种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自媒体等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帖子、视频音频等。据统计,全球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已经达到数万亿字节,这些海量信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使得用户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压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在浏览新闻网站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数百条不同的新闻报道,难以对每条信息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更新速度更是惊人,比如用户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账号不断有新的动态和消息推送,让人应接不暇。

(二)用户注意力的分散与疲劳

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的注意力变得极度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处理和理解信息。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多样化使得用户不断被新的信息吸引,难以对某一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长期处于这种信息环境中,用户容易产生信息疲劳,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下降,甚至出现信息焦虑等心理问题。一些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会不断地切换页面,寻找更有吸引力的信息,导致阅读和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和工作中,信息超载也会影响用户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和利用,降低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对有效信息筛选的挑战

在信息超载的情况下,如何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有效信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辨别信息的真伪、重要性和相关性。传统的信息检索和筛选工具难以满足用户在信息爆炸时代的需求,需要更加智能、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搜索引擎虽然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相关信息,但搜索结果往往包含大量的广告和低质量内容,用户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筛选。

三、信息茧房效应

(一)算法推送导致信息窄化

算法推荐技术是信息茧房形成的重要推手。在互联网时代,各大网络平台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和点击率,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运用算法模型为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的信息内容。虽然这种个性化推荐能够满足用户对特定信息的需求,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但也导致用户接触到的信息局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偏好的观点范围内,形成信息窄化。用户长期处于这种信息环境中,就像被关进了一个无形的“茧房”,难以接收到不同的观点、文化和信息,思维逐渐固化,认知变得片面。例如,一个关注体育新闻的用户,平台会不断推送各类体育赛事报道、运动员动态等信息,而很少展示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内容,使用户的认知局限在体育运动范畴内。

(二)社交圈子强化同质性

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容易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形成各种社交圈子。在这些社交圈子中,成员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观点立场,他们分享和传播的信息也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用户在社交圈子中频繁接触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固有认知,排斥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种社交圈子的同质性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使得用户难以突破自己的信息舒适区,拓展思维和视野。在一些热点话题的讨论中,不同观点立场的用户往往聚集在各自的社交圈子里,相互交流和强化自己的观点,对对立观点进行攻击和排斥,这会导致社会舆论的分裂和极化。

(三)信息茧房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信息茧房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个人层面,它限制了个人的知识增长和思维发展,使用户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世界,容易陷入偏见和极端思想。在社会层面,信息茧房加剧了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对立,不同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难以形成共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信息茧房还可能导致社会创新活力的下降,因为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信息茧房阻碍了这种碰撞的发生。

四、网络行为的无序非理性

(一)技术赋权下的行为失控

技术赋权使得普通用户在网络空间中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行动能力,但也导致了一些用户行为的失控。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部分用户由于缺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以及匿名性带来的安全感,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表现出非理性和无序性。他们可能在网络上随意发表攻击性言论、进行网络暴力、传播低俗信息等,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和公序良俗。一些网民在未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就对他人进行恶意谩骂和人身攻击,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在一些热点事件的网络讨论中,还会出现群体极化现象,网民的情绪被不断煽动,行为逐渐失去理性,导致网络舆论场的混乱。

(二)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

网络空间中的群体极化现象较为普遍。当一群具有相似观点和态度的人聚集在网络上,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讨论时,他们的观点会在相互交流和影响中不断强化,逐渐走向极端。这种群体极化现象往往是由于信息的选择性传播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所导致的。在网络群体中,成员更容易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不同的观点,从而使得群体的观点越来越偏激。在一些网络维权事件中,部分网民可能会因为对某一问题的不满而聚集在一起,在讨论过程中,他们的情绪被不断激发,对相关方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诉求,导致事件难以得到妥善解决。

(三)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威胁

网络行为的无序非理性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网络暴力、低俗信息传播等行为破坏了网络空间的健康环境,影响了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群体极化现象容易引发网络舆论危机,误导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对政府的决策和社会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一些不实的网络谣言和极端的舆论观点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网络行为的无序非理性还可能导致网络犯罪的发生,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五、复杂的信息流和意见流

(一)多元信息源的相互交织

在网络时代,信息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自媒体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源发布的信息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信息流。不同信息源的立场、观点、报道角度和真实性存在差异,导致用户在接收信息时面临着信息冲突和矛盾的问题。在报道同一事件时,传统媒体可能从客观、全面的角度进行报道,而自媒体则可能为了吸引眼球,发布一些片面、夸张甚至虚假的信息。社交媒体上的用户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分享各种信息,其中不乏未经证实的谣言和小道消息。这些多元信息源的相互交织,使得信息流变得混乱无序,增加了用户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难度。

(二)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与冲突

网络空间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意见表达平台,使得公众的意见表达更加多元化。不同用户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利益诉求和认知水平,对同一事件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些多元化的意见在网络上相互碰撞和冲突,形成了复杂的意见流。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网民们会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有的支持,有的反对,还有的提出折中的方案。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和冲突可能会引发网络骂战和群体对立,使得网络舆论环境变得紧张和混乱。

(三)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

复杂的信息流和意见流使得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在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源和意见表达时往往效果不佳,难以快速、有效地引导公众舆论走向理性和正确的方向。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扩散,使得舆论热点的形成和变化速度加快,政府和媒体等舆论引导主体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应对。不同群体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对立,也使得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巨大的阻力,难以达成共识。在一些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或者引导方式不当,导致舆论失控,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因素。

技术革新和技术赋权在推动网络发展的同时,给网络风险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虚假信息、信息茧房、网络行为的无序非理性、信息超载、复杂的信息流和意见流等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了网络空间的健康和稳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规范网络行为和信息传播秩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先进的信息识别和治理技术,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平台管理;社会组织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各方合作与交流;个人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理性参与网络活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网络风险,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风险治理还将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动态,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理策略,以适应网络空间的变化和发展。(作者:中共鹤壁市委党校 郭俊艳。课题项目:本文为2024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研究”(2024JC085)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