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地处中原,居天地之中,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4月,我省启动实施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工作,系统梳理河南历史文化脉络,全面展示河南文化的灿烂成就、传承脉络和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本期《AI讲理》推出兴文化工程专家谈,邀请专家学者,讲述河南兴文化工程研究工作的生动实践,打造文化强省建设的响亮品牌。
盛世兴文看中原
河南兴文化工程研究,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启动,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梳理、深入挖掘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历史文脉、深厚底蕴,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铸文化之魂、建文化强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倡树新时代中国精神,努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
河南地处中原,居天地之中,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正因为这样,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深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确实名不虚传。
中原文化的地域性明显,它最值得重视的特点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直接关联。历史上,由于黄河泥沙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诸地域中最先跨过了“文明的门槛”。由这种文明衍生的文化,则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同时,中原文化之所以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于它强大的辐射力。在中国历史上,它依托于生产方式的先进性、军事的扩张,甚至改朝换代,导致移民大批外迁,向四方传播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忠诚性、开放性、基础性等基本特征。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对构建整个以汉族文明为主、多民族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方式,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形成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历来以平时孝敬父母、战时为国尽忠的忠诚性承担民族大义,有着很强的战斗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要民俗活动。
通过全省兴文化工程启动以来的全面研究与探索,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原大地,从历史神话、民间艺术、建筑工艺、礼仪风俗、戏曲歌舞,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忠报国,再到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充满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对人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一直受到追捧的少林武术、温县太极拳、洛阳牡丹以及唐诗宋词,以及最近几年“唐宫夜宴”、创意十足的国风奇妙游、正在进行的“与辉同行看河南”等中原文创一次又一次出圈,都充满着神奇的智慧与迷人的诱惑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光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而这些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品牌,都是由中原文化孕育而生的。面对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的历史需要,持续挖掘中原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现实百姓需要,讲好中原故事,弘扬中原文化,创新中原文化,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启迪更多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永远都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都会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真诚欢迎与热烈追捧。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