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哪吒2》为钥:解锁中华文化出海的三重密码

2025-05-16 09:06:42 来源:映象网

[摘要]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另一方面还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另一方面还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超153亿元全球票房刷新非英语动画纪录,影片将传统神话转化为自强不息的现代议题,通过1900余个特效镜头实现水墨美学与硬核技术的融合,成为我国文化产品成功输出的标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以及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伟力,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新路径、解锁了新密码。

一、守正创新:以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哪吒2》的现象级爆火就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影片情节、细节均以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为底色,情节发展以‌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深刻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亲、教化、和合等理念,人物形象的塑造如结界兽及剧中物品如天元鼎、铜镜则展示了三星堆文明、殷墟文明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切实成果。《哪吒2》的爆火并非偶然,是中国古老文明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产物。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是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遵循。《哪吒2》的成功证明了坚持文化自信需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大公约数,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巧妙转化为时代化的表达。如影片将哪吒的风火轮设计为机械飞轮、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以及殷夫人身上的小个性等看似魔改的细节,实质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师道、孝道用当代年轻人熟悉且易于接受的现代元素重新包装,既保留文化根基,又增添现代魅力,降低了说教意味,以情感共振的方式实现了古今共识。在年轻人感叹“原来我们自己的故事也能这么酷”的瞬间,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得到了复归,文化自信实现了具象化,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家底真正“活”了起来,破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叫好不叫座”的难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哪吒2》解锁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密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文化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哪吒2》创作团队历时五年,深入桂林漓江流域、绵阳乾元山等多个文化地标,以《封神演义》《山海经》《考工记》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情节考据根基,重构了经典神话叙事体系。这一过程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们扎根人民群众的生活土壤,从民间汲取丰富的文化养分,将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天官赐福”视觉符号、妈祖信俗里“逆天改命”的精神内核融入影片,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维度,为全球观众营造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体验,突破了西方审美霸权的桎梏。

二、技术赋能:以数字革命推进国际传播格局再重塑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中,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进程中,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都需要数字技术赋能。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新生。《哪吒2》用“硬核科技+东方美学”的组合拳,‌推动了‌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探索出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为传统文化“出海”开辟新航道。

影片将三星堆青铜器的神秘纹路通过3D扫描“搬进”虚拟陈塘关,用0.01毫米级精度还原敦煌飞天的飘逸神韵,让三千年前的青铜文明与数字时代的赛博朋克碰撞出震撼视效。这种“老传统玩出新花样”的实践,正是科学与文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生动写照,就像哪吒用风火轮冲破天命束缚,科技也让传统文化打破时空枷锁,在数字世界“活”出新生机。

《哪吒2》的技术突破始终锚定中华文化根脉的现代表达。独创的“水墨粒子引擎”,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渐变转化为哪吒火焰特效,使“气韵生动”的中国美学转化为可编程的数字语法;基于国产分布式渲染技术构建的“文化超算中心”,使单帧画面渲染效率提升70%,印证了“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文化价值。腾讯联合敦煌研究院打造的“数字藏经洞”,成为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推动“数字敦煌”成为全球文化IP。“技术-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自觉,证明了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能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赓续,而且能与科技融合不断发展。《哪吒2》的成功实践演绎了以数字技术重构文化基因的表达链,探索了“技术-文化-传播”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为中华文化增强传播力、感召力、塑造力提供了数智解决方案,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

三、交流互鉴:以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

《哪吒2》的全球传播实践,开创了中华文化深度参与文明对话的创新范式。影片通过重构“哪吒闹海”的叙事内核,将“逆天改命”的精神升华为跨越文明的情感纽带——在拉美地区,青年群体将其视为突破现实困境的奋斗寓言;在东南亚市场,李靖父子的亲情叙事引发儒家伦理的跨文化共鸣;欧洲影评人则从中提炼出数字化时代的主体性觉醒命题。这种“一源多义”的叙事策略,使影片获得国际影评界高度评价,海外票房覆盖国家数创国产动画新高,印证了中华文化通过现代转译实现全球共情的可能性。

这一实践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以文化为纽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哪吒2》凭借精良制作与普世主题打破海外对中国动画的刻板印象,引发多国观众情感共鸣。影片通过哪吒反抗命运、母子亲情等跨越文化障碍的叙事,搭配中式美学与细腻特效,赢得广泛赞誉。美国、澳大利亚等地观众表示,即便存在文化差异,仍能沉浸于故事内核的勇气与成长主题。奥斯卡评委盛赞其动画品质与多层叙事,好莱坞制片人肯定中国动画在“讲好故事”上的进步。中国动画产业正以“国漫出海”为契机,探索更具全球吸引力的表达方式,推动文化产业走向国际舞台。正如影片中“灵珠与魔丸共生”的哲学隐喻,《哪吒2》的传播实践超越了传统的东西方二元对立,在数字空间构建起文明基因的“协同进化”机制——当海外创作者通过中国神话框架重新诠释本土文化时,文化传播的本质已升维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再生产。这种以平等协作取代文化霸权、以创新融合突破文明隔阂的路径,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构建数字时代的文明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通过文化创新与技术融合,中国文化不仅在传播过程中展现独特的文化智慧,也通过与全球观众的互动和共建,实现了从“文明冲突论”到“命运共同体”的范式跃迁。

《哪吒2》创造的153亿元全球票房奇迹,本质是一场文化传播的范式革命,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既不能困守“博物馆思维”,也不能陷入“流量至上”的迷思,而需以守正创新打通情感密码,以技术赋能重构话语体系,以交流互鉴激活传播动能,从而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作者系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佳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