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新质生产力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逻辑思路与实现路径

2025-05-14 10:17:4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到: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这意味着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河南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其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加快美丽河南建设成为必需。

一、美丽河南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契合

新质生产力本身即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要素和美丽河南建设的核心要素具有契合性。新质生产力通过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美丽河南建设的本质即是谋求高质量发展,二者均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助推作用;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驱动要素,是激发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的核心要素,美丽河南建设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两者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美丽河南建设需要优化绿色资源配置和管理,两者均强调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鉴于此,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美丽河南建设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美丽河南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美丽河南建设成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当前,河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大量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措施,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环境整治、环境监管与执法、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绿色转型、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绿色金融与市场机制等方面。河南省发布的这些文件,制定的这些措施,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质量不断扩大,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资源利用不断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但河南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现有“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资源配置-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减污-降碳”合力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仍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因此,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美丽河南建设仍是河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利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

三、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逻辑思路

新质生产力产生与发展的驱动要素主要包括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三个维度,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美丽河南建设的内在联系,基于新质生产力产生与发展的驱动要素,解析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逻辑思路。

(一)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助力河南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之一,而这一作用则为建设美丽河南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培育过程中,通过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经济发展的绿色新动能以及生态效率的提升、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生态治理能力的提高,均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因此,河南在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时,应以能够助推河南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并通过激发新质生产力驱动要素的产生,进而促进河南的绿色低碳发展,最终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促进河南生态保护修复

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革命性突破所推动的需求体系升级、供给体系优化、产业循环畅通、产业链条重构等,催生了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新需求,促进了生态保护修复新技术的产生以及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创新,使得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的必要性、可行性得以提升。此外,技术革命性突破不仅是生产力“质”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其能对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智能化、绿色化和协同化的科技支撑。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河南需要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实现以促进河南省生态保护修复,进而为美丽河南建设奠定基础。

(三)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河南资源管理水平

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引发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会产生促进资源节约、激发创新活力、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新动能等正向效用,而这些正向效用所诱发的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省内聚集、高端价值链的省内延伸、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均为河南提升资源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河南需要以优化和创新生产要素配置为基础,促使劳动工具数智化、催生新劳动对象产生,进而提升河南资源管理水平,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保障。

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实现路径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逻辑思路为基础,结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要素,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行探寻。

(一)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维度的实现路径

第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确定河南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均以绿色为底色,均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河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时,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寻求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方向和实现路径,并根据河南产业链整体生态效率情况确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方向,且依据市场需求,利用绿色税制、产业政策等引导和优化绿色生产要素配置,从而实现河南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化、产业生态效率高效化,进而推动美丽河南建设。

第二,明晰地区新特性以确定河南转型升级的区域。河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且这些资源各具特色,这使得河南不同区域的绝对有利条件和生产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每个地区具有自身的特性。此外,河南在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发展理念与产业政策不断纵深融合,区域产业链布局逐渐实现绿色化、完善化,各地区发展的创新化、协调化、数字化等新特性逐渐凸显。因此,河南应根据其各地区的新特性以确定转型升级的区域,并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发展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使得各地区从不同产业或行业发力,进而形成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正向合力。

(二)技术革命性突破维度的实现路径

第一,明确技术革命性突破方向以推动河南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建设美丽河南的必要前提。促进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有两个:一是满足广大群众环境需求的外在推动;二是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河南在内外动力的双重驱动下,既需创造出由于优美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情感性价值,亦需要创造出由于高质量发展而产生的功能性价值。而这些价值能够得以创造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改进或者创造新的生态系统服务,产生情感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因此,在确定技术性革命突破方向时,应明晰广大群众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情感性需求和功能性需求,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作为革命性突破的方向,进而基于此推动河南产业升级,为美丽河南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明确技术革命性突破重点以提升河南绿色生态效率。美丽河南建设需要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立足国家实施的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注重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在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美丽河南建设的过程中,应将技术革命性突破的重点定位在培育生态系统服务、创新绿色供应链上,并通过由于多项技术革命性突破所形成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绿色创新,提升绿色生态效率,进而促进美丽河南建设。

(三)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维度实现路径

第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以促进河南产业链绿色转型。通过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将数据、技术等要素融入传统产业,不仅能够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绿色产业升级,而且能够在数据和技术驱动下,开展环境精准治理。更为重要的是,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引导绿色需求,促进河南产业链绿色转型。

第二,明确生产要素配置方向以促进河南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生产要素配置方向应集中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优化与培育。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以及绿色消费需求的提升,绿色生态服务所带来的情感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看重,鉴于此,生产要素配置方向应立足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新需求,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情感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的创造进行配置。

第三,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果促进河南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是生产要素配置效果良好的重要体现。河南应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立足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契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注重原始创新、绿色创新和文化创新,通过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果,加快绿色科技体制、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新绿色成果的转化、新绿色技术的应用、新绿色产品的开发,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并通过河南文化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丽河南建设的积极性。

作者:闫明杰、邱春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河南研究”(2024JC111)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