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河南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2022-11-28 19:24:1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近年来河南网络文化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互联网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些都为今后河南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河南网络文化发展迅速,网络信息技术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互联网行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这些都为今后河南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发展现状

网络基础建设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河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稳步推进,尤其是以5G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成为推动河南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河南网民数量稳步增长、尤其5G网民增速明显,显示出较好的发展潜力。从用户规模和场景应用服务来看,文化信息传输网络的用户已经向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全面迁徙,信息网络积累的庞大用户资源进一步得到重视。以5G为基础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设将成为河南省今后网络通信发展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9.89亿网民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近年来互联网应用发展势头良好。在河南,文化内容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深度融合,也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信息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进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文化经济,从而成为河南省经济加速重构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河南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也进入快速路,产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尤其在IP生产、文化消费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内容生产日渐丰富,文化消费意愿提升,推动了文化创意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升级,极大地刺激社会文化消费意愿的提升,并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文化产品与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

二、存在问题

2021年河南网络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总体实力并不能真正满足河南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旧突出、电子商务发展短板突出、网络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等诸多制约性因素仍然存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网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安全问题依旧严重。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不断推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工具属性、金融属性、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日益凸显,社会生产生活日益数字化、网络化,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的第二空间。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生产数据、金融数据、个人信息等方面的重要数据泄露时有发生,严重危害我省正常生产生活。目前呈现底层硬件漏洞影响范围广、修复难度大;共享类移动应用程序涉嫌危害用户信息,连接互联网的工控系统及设备的漏洞数量增长明显,黑客组织篡改网页事件仍有发生,诈骗信息及信息泄露波及面大。各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频发,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人们对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治理以及对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

电子商务发展短板突出。近年来,河南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尤其是对外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涨幅高、效果好。受惠于“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河南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方面表现喜人。虽然河南进出口电子商务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尤其和广东、浙江等传统进出口贸易大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电子商务新兴业态发展中,河南也差强人意。根据《阿里研究院&淘宝直播:直播电商区域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可以看出,河南省在网络直播这一近两年最热销售跑道中明显落后。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地区的排名中,河南仅有一个地区入围,远逊于浙江(21个)、广东(18个)、上海(13个)、北京(12个),与周边省份山东(5个)、河北(3个)相比也有不小差距。虽然河南省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但受制造业、零售业、市场敏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优质产品、特色产品供给量明显不足,目前河南的电子商务发展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网络人才严重匮乏。人才一向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掣肘之处,这一短板在河南网络文化产业这一版块更为突出。作为智力密集型企业,网络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网络人才,尤其是网络创意创新人才、网络科技创新人才、网络运营高端人才和网络安全人才。但现实中,河南由于“双一流”高校较少、就业大环境一般、薪资在国内整体偏低、下一代学习竞争压力过大等因素,多年来在国内人才吸引方面和周边省份相比,尤其是武汉、西安、合肥、长沙等中部省份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目前,全国正处于新一轮网络技术变革时代,5G网络建设和与之有关的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通信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新型业态等都需要大量相关人才,尤其是网络高端人才。但是河南网络人才本身积累就比较薄弱,本土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情况始终存在,行业近年的高速增长让这一人才供给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河南网络文化建设的人才供应。

三、发展建议

网络文化越来越成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关键力量,成为促进文化创新与建设的强大引擎。要想在新一轮网络技术创新变革期成为时代发展的先行者,河南应主要从建设安全网络环境,加大网络信息治理;加强文化技术创新,提高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制定人才振兴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河南文化产业创新力,推动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建设安全网络环境,加大网络信息治理。从管理层面看,要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依法加大管理力度。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欺诈、网络色情等几大方面进行系统立法,出台能够完整覆盖网络社会各个方面而且可操作性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法规。要提升治理能力,加大对网络服务供应商、网络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大对发布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伦理、损害国家利益等内容的单位和个人的惩治力度。要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全面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相关组织及相关活动,深度参与到全球互联网相关领域的规则制定,积极参与联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行动中。从技术层面,要全面摸清家底,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建立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增强提前 预判能力。要努力实现核心技术方面的全面系统突破,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提高网络监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信息的安全保障力量,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和标准的广泛使用。维护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完善网络用户的信息保护,严格规范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保障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从使用层面,要开展面向全社会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用户文明上网、科学上网,自觉主动参与网络环境净化、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参与网络违法信息举报等,提升防御防范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要强化企业自律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竞争的行业生态。加大社会监督,提高侵权和违法成本,规范网络服务秩序,依靠群众实现网络的自我清洁和自我免疫。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电子商务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全省网络文化发展工作的协调和领导。要进一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促进政策,对相关政策进行细化和量化,使之具有明确的参考标准和可执行方式,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强政府对电子商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的指引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税收优惠,支持技术型网络文化产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鼓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河南广电等与网络内容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对河南优势文化网络化、产业化开发力度,增强河南文化网络文化产业的高品质发展。鼓励文化企业加大产品研发、IP创造、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培育出一批优质网络文化企业。要加大对网络文化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制定鼓励支持内容产业网络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文化企业加大对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培育出一批优质文化电商企业;要围绕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优秀文学文化作品的宣传与推广、传统文化产业的提升与改造、新兴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等,规划设计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来培养骨干企业、开发优质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在网络时代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升级和创意化表达。

制定人才振兴计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振兴计划,构建人才队伍扶持政策。人才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是河南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河南省网络文化正处于大发展期,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等优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相关部门要要利用现代数字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广泛搜集整理当地的人才需求,根据河南网络文化发展方向、产业类型、制约因素等,精准选择人才专业技能类型,做到按需引才、按需养才、按需供才、按需留才。对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改良引进方式,努力打造一批包括网络技术、内容生产、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在内的多方面高端人才队伍。坚持以使用为导向,努力创造条件,提升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事业发展空间,力争在国内的网络技术、网络应用、网络发展方面具有开拓性进展。要加强对本土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提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多种学习培养方式,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工作潜力。要大胆使用人才,根据不同人才的专业特点和技术特长,将其安排到急需岗位重点培养锻炼,以项目为依托,帮助其成长为干事创业的优秀人才,形成人人得到发展、努力就能成才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教育,将市场所需人才与急需技能传导至人才培养终端,实行定向培养、按需培养,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真正对接,实现人才的有效供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郭海荣)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