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作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价值遵循、重要目标写入《建议》。所谓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际上就是指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鲜明体现出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精神境界。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把好事实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无产阶级政党的面貌出现,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明写于旗、致知于行,矢志不渝地“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对共产党而言,“人民”二字鲜明醒目,力重千钧。党的二大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早在一百年前的1925年,毛泽东在为《政治周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同志还明确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为人民,民心向党。延安时期,老百姓用小米哺育了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用小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用辛勤汗水换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我们党员、干部无论到哪都要问一声乡亲们:还想过什么样的好生活?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从冰箱灶台到田间果园,从生计收入到灾后重建,党和政府最挂心的是百姓生活,最惦记的是困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百余年来,党始终都紧紧地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正是这样,老百姓把中国共产党看成“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常说:“为什么我们都跟着共产党走?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锻造了无坚不摧的政治优势,团结带领人民跨越万水千山,战胜千难万险,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清单。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962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勤务员,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人民的勤务员,党员干部要永远都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建党百余年来,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抗震救灾,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脱贫攻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以贯之。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信念都毫不动摇。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要越过越好。要坚持人民至上,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
党的队伍容不下“官老爷”。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关键少数”最易犯、最难查、最难改的往往是官气“老爷病”。心无百姓莫为“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官老爷”。列宁曾郑重指出:“我们所有经济机关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进京前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就是告诫全党:不能天下太平了就脱离群众!习仲勋同志曾说:“不管当多大的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民生领域无小事,要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确定好时间表、路线图,不推诿不拖沓,要千方百计思良方、寻妙策,做优解、答好题。
“风起于青苹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翻阅近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这样的案例有不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党员、干部似乎忘记了告诫,私心杂念萌生发酵,逐渐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愈发严重、权力观扭曲,宗旨意识淡薄,尾巴翘上天,坐“公仆”位子,端“老爷”架子,“一言堂”,有点权力就刷存在感;有的违规吃喝搞“舌尖上的腐败”,甚至腐化堕落;有的“说得好听、做得潦草”,有的执行政策“一刀切”,有的提供服务“差半截”,还有的“顾头不顾尾”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四风”顽疾树倒根存,群众意见很大。对于这些歪风邪气,党和群众看得清、恨得深、斗争得坚决。
“懿德茂行,可以励俗。”群众最讨厌浮夸、浮华的作风,只有那种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的人才能打动他们,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不管事、不干事,群众的问题就难以解决,群众的困难就会被聚积放大;党员干部怕出事、躲着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难以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锲而不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守正创新将党的优良作风弘扬践行好,激扬“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不在人民群众面前玩“花拳绣腿”,拎着“乌纱帽”为民干实事好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锻造更坚强的领导力量。
(作者:李秀铎,系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旅游学院廉洁文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