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及解决措施

2025-11-18 17:36:04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的工作人员。基层公务员是指县及县以下单位的公务员,包括乡镇公务员、县属机关公务员。基层公务员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和福利的工作人员。基层公务员是指县及县以下单位的公务员,包括乡镇公务员、县属机关公务员。基层公务员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是国家管理系统中的“神经”,而基层公务员就是一个“细胞”。他们扎根于民间,与人民群众的权利息息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公务员由于工作形式单一、内容琐碎繁杂等原因,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身心俱疲的职业倦怠问题。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个体维度。首先,我国基层公务员薪酬水平和社会福利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很多单位把对员工的激励放在了精神层面,而忽略了物质上的奖励,多数基层公务员辛苦工作,但生活品质并没有得到提高。其次,人们对公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而基层公务员则主要面向民众,一旦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成为民众发泄的目标。当他们缺乏社会支持和理解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

2.人际关系维度。人际关系的疏远与不和谐。组织内的沟通是成员之间传递信息、获得信息的一种有效交流方式。但现实中,机关内上下级沟通与交流,日常就是“交流即会议,会议即交流”;同级别的成员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交流。这都会导致基层公务员的人际关系疏远。另外,作为窗口工作的公务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工作不配合的群众。

3.自我评价维度。首先是个人期望与职业发展存在落差。大多数基层公务员通过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内心自然而然会有优越感,他们觉得自己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一开始就充满了激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而现实是,基层公务员薪水低、工作琐碎。带着考试胜出的喜悦步入机关的公务员,最后才明白,现实不是太美好。其次是专业能力与岗位职责匹配度低。员工与工作的配合程度愈高,其工作倦怠感愈低;配合程度愈低,工作倦怠感愈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每个人的理想事业追求,特别是那些学历较高的基层公务员,在专业知识的积累、生活眼界的拓展下,更加注重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的价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后所做的工作和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这也是造成他们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基层公务员一般都是做一些繁琐的工作,比如数据上报、工作台账等,这些都是重复的工作,而这些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没有很大用处。如果公务员个人不能适当调整这种心理落差,就会导致长期的心态失衡,导致工作倦怠,长此以往,更不利于有效地完成工作。

基层公务员既是执行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策任务的最主要的执行者,是国家治理体制的最后一端,是与人民群众最紧密的政治执行者。基层公务员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诸多的曲折,或者出现一些官民的矛盾,这样会影响基层公务员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就会逐渐使基层员工逐渐减少了对其工作的价值取向认同感。要激发他们勇于担当、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是实现基层善治的目的,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否能够切实落实。要从根本上消除公务员的工作倦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个体维度

1.落实基层公务员正常福利待遇。要充分保障基层公务员的正常福利待遇,增强其工作价值感、职业认同感、工作幸福感。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一些关键环节甚至存在"5+2"和"白+黑"等工作模式,这使得基层公务员感到疲惫不堪。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基层公务员的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以降低其工作倦怠程度。现阶段不论是实行公务员职位与职级并行制度,或是为基层公务员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保障其正常的福利待遇,为的就是让基层的公务员能够尽心尽力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2.重视人员身心健康,引领公众合理期待。为了缓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倦怠,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注重其个人情绪与需要,完善基层公务员利益和需求表达机制,强化其心理素质。另外,引导社会大众正确、理性、宽容地对待公务员工作。广大群众对基层公务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群众的预期,就会受到指责。基层公务员工作仅仅是社会诸多职业之一,是在选择职业时,根据个人兴趣、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职业选择,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人本位”,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逐步认识和理解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并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表示尊敬和肯定。同时,我们也应该从构建思想文化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入手,引导大众对基层公务员的合理期待,明确底线,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减轻过高期待给基层公务员带来的工作压力,从而激发其工作动力,有效地抑制工作疲劳。

二、人际关系维度

1.完善组织内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决策制度、薪酬制度、晋升制度。基层公务员更关注的是,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组织如何对待人际关系的公平。所以,要充分听取、尊重公务员的意见,营造一个民主的工作环境,增强公务员对组织的认可和信任,减轻其工作压力。二是尊重基层公务员,平等对待基层公务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努力做到与基层公务员平等相处,使其在工作中能感受到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基层公务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并敢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三是打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完善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协调。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建立起正式的沟通渠道,同时,还可以采取谈心等方式,使公务员有了心结和不满时,能够及时地向领导倾诉,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

2.提升与群众有效沟通的能力。一是提高服务意识。作为政府官员,要增强政治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群众沟通服务群众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不断改进服务。二是要学会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在沟通时做到细心、耐心倾听,态度友善温和,为人民着想,真诚实意与人民沟通交流。三是提升与群众有效沟通的应对技巧。基层公务员要善于倾听、学会使用群众语言,说群众的话,让群众说话,为群众说话。跟群众说话,除了要掌握说话的“道”,也离不开把话说好的“术”,基层公务员与群众说话时应该遵循基本和共性的规律、方法、原则和技巧。

三、自我评价维度

1.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基层公务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应加强对事业规划的培训,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价值取向等,以确定其在基层工作中的素质,满足其职位需求;同时要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确立自己合理的职业预期,并制订出一条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与青年公务员的交流,向青年公务员介绍单位的状况及今后的发展,并鼓励青年把事业发展与单位发展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自身的目的和价值,在工作中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

2.加强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基层公务员是连接基层政权与民众的桥梁。基层公务员不断努力学习,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持续提高,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鼓励基层公务员以多种途径进修,如对学历提升、获得新技术资格证书的基层公务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公务员形成积极主动、赶超的学习风气,促进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对工作倦怠的内涵、成因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其成因进行正确分析,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同时,基层公务员要经常进行自我检讨和总结,并定期总结工作经验。

【作者:曹敏晖,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师,本文系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舆情事件的数字协商质量评价及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BZZ065)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