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树立了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汲取他们的人格精神,是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必修课。
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不仅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其崇高的人格风范,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树立了道德丰碑。见贤思齐,学习他们的崇高人格风范,汲取他们的人格精神,是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的必修课。
一、弘扬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的重要意义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成立的题词中讲到过一段非常有情怀的话。毛泽东说:我们“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是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毛泽东的这段情真意切的教诲,既是他对革命干部应有素质的明确要求,也是他对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的真实表露。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员干部人格风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2025年5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对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在决胜“十四五”、谋篇“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应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奋力书写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新篇,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学习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是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诞辰纪念座谈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概括和评价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并号召全党以他们为“榜样”和“楷模”。 人格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老一代革命家,以群体性的人格风范,给全党以巨大影响,是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人格修养,才能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实践中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9年3 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他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学习人格风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二、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的内涵意蕴
老一代革命家的人格风范内涵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主要体现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以及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等方面。
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共产党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老一代革命家以自己的光荣一生坚守理想信念,证明了信仰的力量。在艰难曲折中寻求真理。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压迫、军阀混战,民族危机、社会危机深重。苦闷彷徨中的中国人在各种“主义”中寻找信仰,共产主义最终成为老一代革命家共同的选择。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数次谈话中提到,他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周恩来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在流血牺牲中坚守真理。选择理想信念是不容易的,而坚持理想信念更为不易,特别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当中,由于革命任务非常繁重,革命形势极其严峻,很多革命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而最后壮烈牺牲,从 1927年 3 月至 1 928 年上半年,全国有 26000余名共产党员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包括罗亦农、 赵世炎、 陈延年、陈乔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夏明翰、张太雷等革命家在内。
敢于担当的使命意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敢于担当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种传统,老一代革命家自觉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人格风范还表现在他们具有敢于担当的使命情怀,公而忘私。在重大关头敢于承担重任。1945年抗战结束,蒋介石几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党内一些同志担心毛泽东的安全,不同意他去,但毛泽东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义无反顾去了重庆。在重要问题上敢于建言献策。1948年初,针对当时土改中出现的“左”倾错误,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3次致信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张尽快纠正土改中的“左”倾错误,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在党史上被传为佳话。
严守纪律的大局观念。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老一代革命家都是严守纪律的模范。毛泽东严守政治纪律,在党的历史上虽多次受到错误处分,但他对党的决议是坚决服从的。他坚持三条: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不消极;三是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周恩来、邓颖超严守保密纪律:在遵守纪律方面,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应该说是一对模范,两个人参加革命很早,但是在革命的工作当中,两个人都非常讲规矩,遵守纪律。在革命建设的一些重要时期,凡是涉及到党和国家的秘密,周恩来也从不对邓颖超透露。
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本色和风格。在这方面,老一代革命家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确对待名利。李大钊提倡“简易生活”: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是周总理一生的信仰。50多年革命生涯,26载总理重任,他从未辜负人民的信任,生前“持荐轩辕多少血,词华和梦同捐”,在死后连一捧骨灰都没有留下。他一生没有儿女,他说全中国的青年都是我的儿女。即使在病重的时刻,他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1974年6月他因癌症住院期间,仍然会见外宾65批,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院开会20次,找人谈工作200次以上。做人民的公仆。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到:朱德同志当年写诗赞扬我们党领导的解放区“只见公仆不见官”,他自己就是人民公仆的典范。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给亲人的家书中说:“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远在四川老家的母亲80多岁,生活非常困苦,他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在信中说:“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两百元中币。”战功赫赫的八路军总司令清贫如此、清廉如此,让人肃然起敬!
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老一代革命家崇高的人格风范,还表现在他们具有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严以修身。虚怀若谷,平等待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紧张繁忙的公务中,无论是与外国首脑、社会名流交往,还是与普通百姓、老幼妇孺共处,老一代革命家们始终谦虚宽厚、坦诚磊落、平等待人。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非常注重家风养成教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当了国家主席,他的表兄文运昌提笔写信要求毛泽东设法解决自己家族内部15个孩子的学习包括就业的问题。毛泽东最后在信上批了这么几个字: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们要说话的。拒绝了自己的表兄,从自己工资或稿费中拨款予以接济。中央文献研究室曾经专门编了一本《毛泽东书信选集》 ,里面收录了大量的建国后很多亲友来求毛泽东办事的这样一些信件。毛泽东都一概予以拒绝,要按规矩,要按党的政策来办。
三、铸就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格风范的主要路径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和继承老一代革命家人格风范,在长期的淬炼中铸就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人格风范,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做信念坚定的干部。做信念坚定的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中对党忠诚。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具有神奇的力量。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反观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丧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
做为民服务的干部。做为民服务的干部,认清我们是谁,牢记为了谁,弄清依靠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总书记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把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里。
做勤政务实的干部。做勤政务实的干部,在工作中做到勤勉敬业,做到求真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敢于担当的干部。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毋庸置疑,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鲜明特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做清正廉洁的干部。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来源。清正廉洁是新时代好干部的起码要求之一,也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政之道,修身为本。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就会在各种诱惑面前迷失自我、丧失底线。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以自律、怀德自重、慎独慎微,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只有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品质修养,才能行得端、走得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闫惠惠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