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提高党性教育专题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2025-07-01 18:57:40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加强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党校干部培训的灵魂和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为不断完善党校党性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坚持优良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守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性教育专题课属于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能够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学历素质等都有大幅度提升,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规律,不断提高党性教育专题课教学水平。

一是修身,增强党校教师的党性修养水平。党性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而是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党员、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对党校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党校在开展党性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肩负重大使命,理应切实履行好党性教育的政治责任,在党性教育中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当前,党校理论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党校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学养和学术储备,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熟练掌握党史、党章党规等,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理解和系统把握。以理论上的清醒筑牢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党性修养水平,达到真懂、真信。

二是学理,强化科研支撑教学。党校的理论教学不是简单从书本到书本,也不是就理论说理论,必须联系现实、联系历史、联系学员实际。当前学员学历水平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占比越来越高,但仍然存在“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到党校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履职本领等。要努力把对党的基本理论的阐释,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结合起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融会贯通。没有厚重的理论支撑和透彻的说理分析,就不能够让学员信服。党校教师要选好教学专题,开展深入研究,加大教学科研力度,花大力气做学问,夯实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达到理论研究的体系化和学理化,进而实现从研究深到阐释透的教学目标。坚持潜心治学,增强学术意识,保持学术情怀。

三是切题,主题课内容要精准切题。讲好党性教育专题课,强烈的问题意识很重要。党性教育专题课讲授内容必须直奔主题、围绕主题、切中主题。紧扣中央精神,紧随理论热点,紧跟社会焦点,紧抓现实难点,紧盯学员疑点。专题课不是“一门课”,而是“一堂课”,不能贪图知识体系的完整周全,不要谋求面面俱到,应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讲到点上。要增强针对性,在授课前,针对不同的学员群体,研判其兴趣点和期望值,把握讲授的难易尺度和详略程度,尽可能结合学员的个性需求。要着力避免贪大求全的问题,特别是在怎么做的部分想尽可能讲全,把自己搜集到的所有资料罗列上,最终导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讲清楚太多内容、不能解决太多问题。所以,党性教育专题课不宜采用“概论”之类大而化之的表述,把握学员年龄、学历、职业、层级等信息,揣摩其对所涉及问题的知悉范围和深浅程度,扎实回应学员关切。

四是求新,持续深挖新案例。首先必须吃透中央精神的新提法新要求,及时应用理论界的新成果新结论,更好宣传、贯彻、践行党的理论和政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员。同时,定期了解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趋势,跟踪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案例材料或统计数据。比如党史课,一些教师习惯用半条被子、被雷劈等广为熟知的案例,导致学员在党性教育单元重复听同样的案例。要养成探索、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挖掘新案例,讲深。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对一些陈旧、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及时删减,切忌固步自封、一份讲稿讲到底,反复使用没有新意的论点或不合时宜的例证。当前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学员获取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更加要求党校教师要善于把理论和政策语言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常悟常新、常讲常新。

五是融合,走进社会“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教研人员要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常到基层,勤接地气”。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就必须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党校教师必须围绕教学专题深入实践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真切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及时发现并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经验,从而获得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鲜活材料,为实施高水平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河南是红色资源大省,如大别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新乡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等特色党性教育基地外,郑州二七纪念馆、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队部旧址、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纪念馆等同样是独具意义的红色遗址,可开发挖掘为现场教学课程点,增强学员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增强党性教育课程的鲜活性、生动性,增强学员对我省历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提高党性修养水平。

六是精准,提高科学表述能力。专题课的目的在于确立或强化某种观念,澄清或消除某种疑惑,分析或解决某个问题,不仅要符合政治要求,确保观点正确,而且要符合学术规范,确保判断科学。党校教师要弄清楚专题所涉及的事理与学理,切实考虑如何使学员也成为真正的“明白人”。在备课过程中,要对主题所涉及的理论观点和现实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弄懂弄通基本原理和逻辑关系,并且能举一反三,增强讲课时的底气。讲授时使用的所有素材,不论是引用史实、引证论点,还是列举事例、展示图表,要使用有准确出处或经自己整理的第一手材料,严格辨明第二手材料的真伪。在讲授过程中,凡属概念、定义、判断、史实、结论等内容,用词要规范准确、简洁明了,不用刻意追求对账工、字数一样。讲授过程中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难懂的措辞,以及过于冗长、逻辑混乱的语句。

党校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必然要姓党,这决定了党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努力成为党性修养的表率。党校教师,不仅应有学术上的严谨,还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因此,要把党性原则贯穿党性教育专题课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中,做一名让党放心的党校教师。(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郭星星)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