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优化社区助餐服务的几点思考

2024-05-13 12:07:0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精细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管理,能够推动社区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填补社区建设的空白,促进完整社区建设,进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当前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发展社区助餐服务是应对老龄化问题、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精细化、智能化、便捷化的管理,能够推动社区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填补社区建设的空白,促进完整社区建设,进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份,随着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跨区流动务工就业,广大城乡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且由于河南省的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不完全不成熟的阶段,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为主,因此加快社区助餐服务建设,推进落实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尤为迫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助餐服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以来,整合协调34.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明确用于支持养老服务设施的资金达14.22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建成7300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实现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省40%的城镇社区,为老年助餐服务的供给创造了便利条件。

但总体来看河南省社区助餐服务的发展尚处于探索、起步的初级阶段,老年助餐服务还远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广大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助餐场所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部分地区的助餐服务建设还相对滞后。建设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社区助餐场所总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性较强,资金短缺、盈利能力不足、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助餐补贴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不到位,关于社区助餐场所的建设运营补贴和对老年人的就餐补贴的申领发放流程和标准不够细化,对补贴资金的管理和补贴资格的审核机制不够完善,影响着社区助餐服务的社会化普及。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助餐服务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促进服务质量提升和社会化普及。因此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就要抓住智慧城市为助老助餐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一、深化政策协同和支持保障

完善政府顶层设计,发挥政府领航功能。一是加快出台社区助餐服务的建设办法和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补贴方法和申请验收流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及进入退出机制,设立“红黑榜”,积极鼓励社会主体进入社区助餐服务建设,按标准警告、清退建设不合格的运营主体。二是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助餐服务网络。特别要加大在薄弱地区的建设力度,鼓励助餐服务的补贴优惠资源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集体土地等资源,依托镇(乡)养老服务中心、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村级养老服务站、闲置的中小学校舍等存量设施,建设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老年小灶等,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高效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统筹好购买助餐养老服务与其他老年人福利保障政策的衔接。将社区助餐服务纳入志愿服务项目,将提供的无偿服务计入到志愿服务时长,吸纳志愿者参与老年助餐服务行动。

强化资金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由党委政府牵头整合资源,统筹各级养老服务补助资金、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福彩公益金和相关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投资,支持老年助餐服务发展。一是加大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建设“省-市-县”三级财政补贴体系,将社区助餐场所的建设补贴经费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定期合理调整补贴经费的金额和比例,逐步实现社区食堂建设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二是构建多层次的补贴体系。探索“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双补机制和“一次性补贴”与“以奖代补”相结合的补贴机制,为社区助餐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提供一次性的财政补贴和房租水电气减免及税费优惠等运营补助,后续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分级奖励补贴。三是打造多元主体的共建体系。探索“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设立社区食堂专项建设基金,用于管理社区助餐服务补贴的公益捐赠,支持将企业和个人对社区食堂的投资和捐赠划纳入公益捐赠支出,用于个人和企业年度税费的抵扣。

二、推进智慧化运营和智能化管理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一是打造多层次助餐服务体系。支持鼓励社区街道、物业、驻地企业将闲置空置的场所和使用频率低的党群服务中心改建扩建成社区食堂,加大“公建民营+社区食堂”模式的推广;引入大型餐饮企业和连锁品牌布局改建社区食堂,探索“餐饮企业+社区食堂”模式;对现阶段建设社区食堂存在困难的地区,打造“1+N”“ 中心食堂+送点”或“中央厨房+助餐配送”等多种模式,拓展“移动型”助餐服务,支持助餐车进小区服务和上门送餐,综合推进建设进程。二是拓展社区助餐场所的服务功能。依托社区食堂的场地优势和集聚功能,提供社区综合服务,探索多元化、差异化的供餐服务,吸引年轻人消费,提升综合盈利能力;利用社区食堂开展社区政策普法宣传、文化娱乐活动和志愿服务,提高社区食堂场地利用效率。三是打造一批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支持规范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运营主体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扩大集中采购规模,最大程度增加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提高议价能力,合作优质供应商,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投入产出比。

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营。一是补贴申领使用智慧化。以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嵌入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系统,以居民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老年人助餐补贴数据库,实现统计、申领、结算、管理的信息化,尽快实现与“豫事办”平台的信息互通。二是助餐管理智慧化。通过引入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实现采购信息、材料消耗、损耗情况的实时跟踪和消费数据、补贴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供餐数量和种类,实现人财物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最大化减少食材损耗,降低人力成本,保障食品安全。三是供餐服务智慧化。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助餐服务系统,实现从订餐到配送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综合改进配套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贯彻落实我省《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保障的实施意见》,将养老助餐服务人才纳入“三支一扶”计划,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不断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养老助餐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开展养老助餐服务人才等级认定,加强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多举措推动养老助餐服务人才队伍在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上有效提升,推动养老助餐服务技能人才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使“河南护工”品牌越擦越亮。二是提升助老服务精细和精准化水平。在老年人的身体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改造,优化照明系统和防滑、防磕碰设施、完善安全通道;优化送餐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利用互联网送餐、志愿者送餐等方式,打通送餐服务“最后一米”,扩大服务辐射范围,为特困、独居、孤寡、高龄、失独、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和其他有送餐需求的人群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三是加强助老服务的宣传推广。规范社区食堂外观设置,突出公益助老标识。精准发布社区食堂服务的政策和分布地址信息,加大对社区食堂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公益性质、监督检查的宣传力度,深化社会大众对社区食堂的认知,营造社区食堂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作者:李晓洁,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城市发展研究部)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