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乡村工作十八年

2025-07-16 10:51:4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主人公是一个八零后的大学生,这是他在乡村工作十八年的粗线条回顾。本文记录了他从老家一个小山村的大学生村官做起。

主人公是一个八零后的大学生,这是他在乡村工作十八年的粗线条回顾。本文记录了他从老家一个小山村的大学生村官做起,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从教小学生唱歌、给村民孩子上户口、抓贼、带领村民修路等等,通过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事儿,逐渐赢得村民和党员的信任,成为村里的支部书记,又考上了乡镇公务员。从他的工作经历中,能够窥见一个偏远的乡镇工作人员的成长过程;从他经历的各种具体事件中,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乡村工作的真实面貌。

2002年从河南公安高专毕业后,在郑州待了几个月,也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正好省里统一招聘大学生村官,于是就报了名,通过统一考试分配,就回到了老家CC乡,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乡里报到后,被分配到一个最远的行政村,这个村距离乡镇政府有四十多里,由五个自然村组成。虽然自己也是农村长大,但是到了这个村一看,依然让我感到非常失落。这个村连个完整的村委院子都没有,更别说给我安排住的地方了。村两委干部开会要么在村长家里,要么在支部书记家里。好在村里的小学条件还可以,于是就在小学一个大教室用柜子隔离出一间房子。屋里连张床都没有,就用四个凳子搭起一块床板,把铺盖放上面算是有张床睡。晚上躺在这张一翻身就会嘎吱响的床上,想着自己当年也算是从村里考上大学的人,自己和家人都期望能够通过念书跳出农门,大学毕业了又回到了老家山里的农村工作,心情自然比较失落。不过既然来了,就安心在这儿干吧。

教小学生唱歌

当时,村里基本上也没啥事儿,计划生育也不像前几年抓得那么紧了,村里除了催催公粮农业税,平时也没什么事儿。作为村里的外人,村里的人多还不怎么认识我,我也连村里的人也没认全,再说有村长和支书在,我一个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更不会有事儿来找我。安顿好之后我添置了些锅碗瓢盆,从家里背了一些米面油盐,自己开火做饭。每天在二楼看着学生娃子们上学放学,来来去去,隔一段时间骑着自行车回家看看,日子就这么单调地过着。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总是这么闲着也不是事儿,就想着找点事儿干干。后来发现这个村里的小学没有音乐老师,自己平时也喜欢唱唱歌,舒畅一下心情。就主动找到校长说,我来教学生唱歌吧,校长一看,虽然不是专业的音乐老师,有总比没有强啊,反正也不用花钱,再说专业的音乐老师也不会来这偏远的小学,所以也就不嫌弃了。于是我的生活就多了一项内容,教小学生们唱歌。什么五线谱、简谱等音乐知识自然是不懂,不过农村的小学要求也不高,只要唱歌大体上不跑调,能让学生跟着唱得大差不差也就已经满足了。国歌自然不用再教,教他们的第一首歌就是上学时候学的《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节奏明快,歌词简单。基本上只要肺活量大,就能唱出效果来。孩子们正是浑身充满精力的时候,所以很容易唱得激情高昂。我经常站在高处给他们打着拍子,几十个孩子 一起吼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声音响彻校园,生活也增添了些乐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事儿没事到村子里走的时候,许多村民就开始给我打招呼了:“你就是教孩子唱歌的魏老师啊,我们孩子回家都说你的歌唱的好、教得好。”那时候传统的乡村观念中,相对比其他人,对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多一丝尊重的,音乐老师也算老师嘛,虽然是个兼职的非专业的,但是跟教师粘上边了,村民就多了一些尊重,也多了一些信任。我心里不禁苦笑一声,这也是玉米地里种豇豆,不收这头收那头。从这时候开始,跟村民们拉拉家常、唠唠嗑也就容易了,村民对我这个外来的大学生村官也多了一些接纳。

上户口

随着跟村民的逐渐熟悉,发现这个村中遗留了不少问题。其中一项就是黑户口的孩子比较多,前几年计划生育抓得紧,但是大部分村民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很强,所以生了闺女就不上报。因为这个村属于偏远的穷村,很多孩子都是找个产婆在家里生的,所以医院也没有备案可查。在偏远农村,生儿子传宗接代属于人生大事儿,尤其这个远离城市的地方,无论是农村劳动生产,还是顶门立户,儿子少了都会受各种欺负,更别说没儿子了。所以生儿子属于农民家的头等大事儿,哪个不让生儿子会结下仇的。村干部也要在村里生活,也不敢完全配合乡里的计生工作,睁只眼闭只眼糊里糊涂能过得去就过得去。很多孩子直到上学年纪了,依然没有户口。农村不像城市,小学设在村子里,有没有户口不打紧,只要年龄够了都让上学。家长也没指望小孩子们能有多大成就,读几年书,认认字,等年龄大了有个生路就行了。但是户口的问题迟早是需要解决的,因为将来出去打工要身份证,结婚需要去民政局。对于村民来讲,孩子逐渐长大不能一直让孩子处于黑户状态。他们虽然知道政府将来肯定也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能尽快解决自然更好嘛!公安机关在户籍政策方面都有一些解决遗留、困难户籍的另外规定。在2010年国家进行人口普查到来之前,计划生育政策更松了,于是通过跑乡里、跑派出所等地方,逐渐将村民家里处于黑户状态的孩子户籍都给注册上了。对于这些村民而言,也是解决一件大事儿。村民眼皮儿非常活,也就是说村民也是很精明的,看到我能替他们解决一些棘手的事情,对我的态度也就更好了。再到街里转的时候,村民就会拉我到他们家坐坐,喝杯水。

抓贼

这种偏远地方的乡村,距离乡镇派出所几十里路,路况又不好,警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常年治安都不怎么好。农村晚上经常闹贼,有时候近似明抢。这些贼多不是外贼,基本是本县本乡的,或者本县本乡勾结外面人做的。所以很多农户家里都备着自制的鸟铳,有事儿没事在自家门口放几铳,让周围的听听响声,震慑一下。同时,几乎家家养狗,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即使如此,还是避免不了东西被偷。这些偷东西的贼经常三五个团伙作案,也拿着鸟铳,养狗也起不到根本作用。曾经有个老头儿为了防止自家的牛被偷走,自己住到牛棚里,晚上把牛缰绳拴在自己的床头,结果一天晚上感觉有人进了自家的牛棚,一睁眼,就被人用鸟铳顶住了脑袋,不敢吱声也不敢动,眼睁睁看着几个人把自己的牛牵走了。我本来就是公安高等专科毕业的,在学校三年经过正规训练,加上自己身高也有一米八多,人又年轻,我在这儿相当于村里就住着一个年轻的警察,不可能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所以就准备干点事儿。于是,买了很多平时村里写标语的红纸绿纸,做了很多标语,上面没有写平常的宣传口号,写的是晚上发现有贼就拨打小魏的电话,下面是我的手机号码,村前村后贴了好多张。很多村民都像看稀罕事儿一样看着,议论着。这样过了些日子,一个晚上大概凌晨一点多吧,手机突然响了,接通一听,是村支部书记打过来的,电话里村支书压低嗓门说:“小魏啊,你赶紧来吧,有人在偷我们家的拖拉机哩!”我说:“支书你在哪儿?”“我在屋里,不敢出去,他们三四个人哩!”我说:“你别出声啊,我马上过去!”挂了电话,我给乡里的派出所打了个电话,简单说明一下情况,说你们来的时候,快到村里的时候不要拉警笛,也不要亮警灯,防止打草惊蛇,我自己先过去,你们赶紧过来啊。然后穿上我警校时候的训练服、大皮靴。出门不敢走路,就从野地里斜插过去,往老支书家方向奔去。等我穿着大皮靴跑到老支书家里的时候,发现人已经跑了。估计他们不仅有动手的,还有放风的,我这大半夜从远处跑过来还是些动静的。而且你想啊,大半夜敢往这边跑肯定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毕竟做贼心虚,一下子摸不清情况,就赶紧先跑了。看看老支书院子大门已经被弄开了,他家的拖拉机头已经被弄到大门外了。不过这个老支书也很精明,他睡觉的时候把拖拉机的座子掀了起来,扣在方向盘上,还上了把锁。这几个偷拖拉机的人没料到还有这一招,他们还是不想弄出那么大动静,在院子里直接开砸,想着先把拖拉机弄出院子在街上把锁弄开。偷拖拉机的都带着摇把子,然后直接就可以摇开把车开走。但是他们没想到老支书有这么一招,方向盘不方便,往外弄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刚弄出院门口,我就跑过来了。老支书看我到了也从屋里出来了,搂住我都快哭了:“小魏呀,要不是你,我的拖拉机都要被他们偷走了!”老头感激话说了一箩筐。这事儿以后,我们的关系又近了一层。过了几天,这事儿在村里都传开了,大家都知道我言出必行,真心为群众在办事儿,村民对我的态度更好了。

搬到牛棚里去住

我来了这两年,在群众中的威望还是不错的,也成了村里的支部副书记,在党员中也有不错的威信,群众和党员比较认可我。老支部书记年纪大了不愿意干了,就退了,部分党员和群众就建议让我当村里的支部书记。这时候,为了推动农村的发展,全国都流行把外面能干的经济能人请回来当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乡里就找到本村一个在外面做生意的人老孟,请他回来兼任村里的支部书记。同时,给我做思想工作,说:“小魏,你不是本村的人、又年轻,村里的事儿比较复杂,还是找个能干的、本村的人来当书记吧!”对我而言,当不当也没啥,反正也不是本村的人,在这里就是干活儿,就这样老孟成了村里的支部书记。虽然他是本村的人,但是一直在做生意,对支部的很多事情还没有我熟悉。同时,他这个人有点小家子气,喜欢拉帮结派,来之前就听说群众比较信任我,怕以后我威胁到他的书记的位置,就想把我挤对走。

刚来的时候住在小学房间里,虽然四处漏风,但是天天看着孩子们来来往往,教教孩子们唱唱歌,总算有点人气。小学旁边就是村长家里,因为挨着,加上我又是一个人在这住,所以村长经常让他家孩子喊我去家里吃饭。有时候我实在不愿意过去,他就让孩子把饭端过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再喊我就赶紧过去。次数多了我也不好意思天天白吃人家的饭,所以从家里回来的时候,就给他们家捎一些菜之类的。因为我在村里跟村民的关系处的比较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个村长也算村里的能人,但不是党员。他一直想入党,想着将来有机会当个支部书记。但是这个人性格不是太好,喜欢骂骂咧咧的,他平时跟很多党员处得也不算好,所以入党积极分子讨论的时候,他总是通不过。我也算是支部中的重要一员,平时主动多跟我交往,想着我在入党方面能给他一些支持。这样去村长家吃饭的次数多了,村里就有人说闲话了,说我跟村长走得近、关系好。村里的支部书记老孟就不愿意了,认为我跟村长是一条战线的,属于村长一派的,于是就经常给我找些麻烦。有好几次周五的时候,我看村里也没啥事儿,就趁着公交车回家看看,他就专门这时候为难我,感觉我快到家了,给我打电话通知我晚上要开党支部会议。我这都快到家了,几十里的路,就是立刻回去肯定赶不上了,再说也没有公交车了,就只能说我回不去了,请个假吧。这个支书就经常讲难听的话给我听,还给乡镇领导反映,说我经常不参加村党支部会议。有几次我从家里回来,发现房门被人踹开过,米面袋子都被胡乱扔在地上,被子也被搞乱,柜子、桌子上留着杂乱的脚印,也没丢什么东西,本来屋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一看就知道不是进贼了,就是有人故意给我难堪。想一想就知道,肯定是支部书记唆使人干的。为了避免再给他留下口实,就准备搬到另外一个地方住。村子的边上有一户人家,老两口守着一个闲置的养牛的院子,空间比较大,于是跟老两口商量了一下,准备借住到这里来。这老两口也算不错的,反正院子闲着也是闲着,多个人来也比较有点人气,于是就这么定下来,收拾收拾东西,就搬到养牛棚去住了。这个地方距离村长和支书的距离一样远,谁也说不出离谁远离谁近的闲话了。

养兔子

搬到牛棚院子,距离村里的是非远了一些。村里本来也没那么多事儿,村支书也不想我过多参与村里的事儿。所以,除了每天锻炼锻炼身体,我这边倒是比较清闲。这么大个人就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儿。住的这个院子挺大的,牛棚也不养牛了,趁着这个地方做点儿啥事吧,反正比闲着强。于是就趁着空置的牛棚养兔子。每天割草喂兔子,日子过得倒也简单。

村长喝酒喝死了

从村长家附近搬走以后,村长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好像我故意疏远他,对我就有了一些意见。尤其在入党问题上,我经常做他的思想工作,跟他讲不是我不帮你,入党需要有一定的党员群众基础,平时自己的态度和处事方式要改一改,要跟广大党员搞好关系。他听不进去,结果在入党问题上就一直不顺利。加上我又从小学搬走了,他对我的意见就比较大,干脆也不再积极入党了,破罐子破摔也不求上进了。天天喝酒,结果有一天在喝酒的时候,一头栽倒在地上,心脏病发作,就这样挂了。

支部书记出车祸了

村支部书记外面有生意,又经常到乡里开会,那时候经济条件都不怎么好,来回跑主要靠骑摩托车。这个支部书记有个骑着摩托狂奔的嗜好,出事儿也就出在这一嗜好上。有一次在乡镇办完事儿之后,他跟几个朋友在饭店聚餐吃饭,那时候吃饭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喝上几杯。从饭店出来他就要骑着摩托车往村里回,同桌的都劝他歇歇再走,毕竟吃饭的时候喝了酒,晕乎乎的不太安全。他大手一挥,说没问题,这条路都走了多少年了,闭着眼也能回去。结果喝了酒,兴奋劲儿上来后飞奔在乡间的大道上,路上避让大车不及,撞到路边的树上了,脑袋撞了个大洞,送到医院抢救一番,命是捡回来了,但是人基本上是废了,啥也干不成了。后来我发现有个挺有意思的规律,基本上只要跟我搭伙儿干工作,私心太重的人不是心脏病发作,就是出车祸,要么脑溢血,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村长是第一个,村支书是第二个,自然后面还有第三个,那是到乡镇工作以后的事儿了。

当上支部书记

开会整顿纪律。支部书记残废了之后,乡里一时也找不到合适人选,我在村里这么久了,各方面也比较熟悉,加上党员和群众都比较认可我。经过选举任命,我就成了这个村的支部书记。上任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抓党员队伍建设。农村的党员组织纪律性比较差,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更别说发挥模范作用了。平时开党员大会通知半天稀稀拉拉都来不齐。抓党员队伍建设,我先从党员开会抓起,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晚上开会,看谁没有来,我就喊上组织委员、纪律委员,骑着摩托车亲自跑到他家里去喊他,用摩托车把他拉过来。人都是讲点脸面和情分的,一看支部书记这么认真,还亲自跑到家里喊人、拉人,也不好意思再推迟不去开会了。这样有个两三回,再通知开会,村里的党员也都能自觉按时到场了。这样,从整顿开会入手,强化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再逐渐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慢慢也就将党员队伍的心拢到一起了。

重新定低保户。来了村里这么长时间,在平时和村民聊天过程中,也慢慢地了解到村里还是有部分低保户名额的,但是这些低保户名额的分配是不透明的,基本上都是由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说了算,以前这些名额基本上给了村干部的亲戚朋友。虽然也没多少钱,但是对于一个偏远又比较贫穷的农村而言,也算是一种资源和收入。所以,大家对村干部这种行为都是有意见的。接任支书之后,又该分配低保户的名额了,这次决定将这几个低保户的名额分给村里最贫困的人。所以,就先找村里的群众聊了聊、摸摸底。接下来又开了支部会议,直截了当地告诉支部成员,以前的事儿就不说了,这一次的低保户一定要公开公正地评出来,在这项工作上不能再让老百姓戳我们的脊梁骨。接着就开群众代表会议、两委会议,由大家充分讨论,最后选定村里最贫穷的几户人家,将低保名额给了他们。经过这件事,群众都感到我这个人办事没有私心,比较正直公道。我在村里的威信更高了,群众对我的信任度更强了。很多群众愿意对我说真话,有什么事儿都愿意跟我唠唠,群众基本上都听我的话,很多事儿只要我出面来调解,解决得也比较顺利了。

组织修路。那时候虽然说城市反哺乡村,往农村也投了很多资源,但是大部分的乡村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差的,尤其偏远地区农村的路况并不怎么好。这个村通往田间的一条土路,这种乡间的土路是没有硬化的,下了雨后走拖拉机多了,就被压出两条深沟来,也没人管。天长日久,就是拖拉机在这条路上走,两个轮子在沟里,中间隆起的土梁子都顶住底盘了。眼看秋天来了,这样的路根本走不了平板车,村民收了玉米怎么往家里拉呢?所以很多群众看着都发愁。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是这条路好几里长,修起来是个不小的工程。正好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勘探队在村子附近进行勘探作业,于是就找到他们,通过协商,我们村里给他们提供一些服务,当当向导,抬抬东西,挖土测量什么的,也帮他们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们也很乐意,有了村里的配合,他们的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于是,经过协商,他们给村里付了2000元的服务费。弄到这笔钱后,就召开群众大会,告诉大家我们要组织修这条路,但我们只有这2000元钱,这点钱请人修路肯定是不够的,既然是我们自己走的路,我们自己来修吧。咱们有车出车,有人出人,一起把路修好赶紧收秋。群众看到有人组织来修路,也很高兴。我们又把家里有拖拉机的村民喊过来,跟他们协商,你们开上拖拉机,村里给你们加油,再给你们一点点补贴,钱不多,这条路你们自己也要走,所以意思一下就行了。这些村民看到也是为村里做好事儿,也就答应了。于是组织村民,带上自家的铁锹等工具一起出动。我们又做了几面红旗,插在工地上,营造出气氛来。这样,大家一起动手从河滩拉来沙土鹅卵石,用了一周时间,把这条路修得齐齐整整的。从当年大集体之后,村里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组织群众干活了,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又体验了一把集体劳动的感觉。修路的过程也是凝聚民心的过程,经过修路这件事,村民自身的集体感也提升了,对党支部的信任也提升了。当然,我在群众中威信又提高了一层,我几乎成了他们的主心骨,有啥事儿我只要一出面,村里的群众就会说,我们听魏书记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带来的诸多便利。

考上乡镇公务员

继续兼任支部书记。那一年出了有个政策,大学生村官干满几年,就可以报考乡镇公务员,能成为乡镇工作人员,虽然在很多人眼中算不上什么多有吸引力的岗位,但是也意味着拿到财政工资,有一份稳定收入了,也算对自己在村里干这几年的一个交代。怎么说也是正儿八经上过学的,考试不在话下。因此,经过考试就顺利成为一名乡镇工作人员,从身份上告别了农村干部。但是,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工作内容上,自己的人生还是在这片土地上。我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我要离开就要重新找个人当支部书记,但是一时并没有合适人选。同时,当时的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开工,要经过这个村的地盘,我对这个村熟悉,配合起来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推进工程项目过程中少不了要跟群众发生一些纠纷,村里的群众都比较听我的话,有我在,处理很多事情就会少很多麻烦。因此,乡党委决定让我继续兼任这个村的支部书记,方便处理南水北调工程中涉及村里的很多事务。我一看这种情况,也的确我比较合适,于是就继续兼任支部书记。整体来说,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确有一些事儿,但大都顺利地处理了。

秸秆儿禁烧。乡里的事儿千头万绪,一个乡镇工作人员,不仅要包村,还要处理各种自己业务内的事儿,还有一年中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冬季防火、夏季防洪等等。这几年中央严禁焚烧秸秆,所以到了秋季,秸秆禁烧成为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到了秋天,全体乡镇工作人员、村干部几乎二十四小时到田间地头巡逻值班。多少年来,玉米收完以后,秸秆都会被拉回家,上半截闸碎了喂牲口,下半截还能够烧火。秸秆儿不拉回去,冬天养的牲口就没有东西吃。所以几乎不存在焚烧的现象。这几年农民都不养牲口了,种地都是用拖拉机,所以玉米秸秆的用处不大。当然,把玉米秸秆儿切碎了还田,一方面会减少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土壤的板结。思路倒是挺好,但是秸秆儿粉碎需要专门的机器,一亩地要多付出几十块钱的成本;另一方面,秸秆儿粉碎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地面以上秸秆儿部分打碎以后依然很大,不会成为粉末状,耕地时候埋进土里以后效果不好。部分埋的不深、不匀的地方,小麦种进去发芽以后,在冬天麦苗会被冻死。同时,秸秆儿粉碎机过去以后,留下的玉米秸秆茬比较高,还要人费二遍事儿,耕地时候将其拣出来。所以很多农民习惯人工将玉米秸秆儿放倒后,直接原地晒几天,一把火点了,这样省钱又省心。于是一到秋天遍地都是放火的,跟起了战争一样。不仅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的时候甚至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所以一到秋天,秸秆儿禁烧就成了乡镇干部的阶段性核心工作。这段时间就成了乡镇干部与村民斗智斗勇的时候了。农民也很狡猾的,他们白天不点火,等到半夜了,起来到地里两分钟时间点着了就回去,你抓不住现场,等到天亮你发现到时候,秸秆儿也烧完了。你找他,他还振振有词:“我哪知道谁给我点着了,谁扔的烟头引起来的火吧。”等火烧完了,上面的问责也来了,所以最好还是看得紧一点。哪个乡的禁烧工作做不好,中央或者省里点名了,直接影响到年终的成绩。中央和省的有关部门也在严格监控,不过他们都是坐在屋里,用卫星遥感技术看着,哪里一冒烟儿,他们比我们看的还准,一个电话直接打到县里,瞒都瞒不过去。所以,到了禁烧的时候,我们先是营造氛围,村里大喇叭天天喊着,田间地头扯上大幅标语,你们可能都在网上见过,很多标语也很生动:“上午田里放把火、下午就进派出所”等等,禁烧巡逻车天天在村头地边转悠,看见哪边冒烟就赶紧过去。

亲自值守,层层分配责任,重点盯防。乡镇工作人员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在自己的村的地盘上天天盯着。尤其是哪个村哪一块容易点火,重点盯防。同时,将禁烧的责任分解到村里,村两委要安排人员在田间地头设置夜里值班岗位,通过这种最原始的办法严防死守。我们乡镇工作人员夜里到处巡查,有时候也到值班地方值夜班。印象比较深的是2006年的秋天,因为我是男的,20多岁正年轻,所以就排的夜班多。一天晚上查看了夜间的几个禁烧值班点,都有村干部在执勤,感觉略略放心了些。这些村干部也蛮辛苦的,这么晚了也还坚守在岗位上。走到MM村值班点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几个人生了一堆火,烤着火说着闲话,这样才能熬过这漫漫长夜。看到我来了,大家有点小激动,我们乡镇干部半夜了也在值班嘛!他们赶紧拿个搪瓷缸子倒了杯水,一起坐下来捧着热水说说话。看到他们半夜了坐着也挺不容易,想起后备厢里带的还有白酒,就让村里一个值班的干部去拿过来。可是现场除了带的暖壶里的白开水,野地里啥也没有,这个点儿了去哪弄下酒菜去,将就着喝吧。好在大家兴致蛮高,就着白开水喝着酒。喝了一会感觉无聊,一个村里的值班干部指着旁边一个圆滚滚的中年人说:“听说魏书记猜枚不赖,跟他划两下,他的枚可不赖哩。”旁边的那个圆滚滚的干部说:“哪有哪有,不能跟魏书记比。”旁边的人都起哄:“来两下,来两下。”我看大家兴致蛮高,挽起袖子伸出手来,说:“早就听说XX的枚不赖,咱们来两把。”后来几个人陆续加入战团,大半夜里几个人就着白开水,五魁首六六顺吆喝着,晚上的时间也没那么难熬了。

县里要求乡镇干部在禁烧期间晚上也要值班,而且必须到田间地头的值班岗位,当然这些活儿也基本上都是男同志的活儿。这期间县里会专门抽出人来随机检查。我们乡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建了一个火葬场,在当地人看来阴森森的,尤其是晚上还是很吓人的。但是又不能去那边盯着,因为那个地方正好是个乡间生产道路的交汇处,视野开阔。一天上我开着面包车转了几个地方,看到村里的干部也都在岗位上,就把车停在地头的路边上,秋天的晚上如果晴朗有月亮的话,视野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这个地方,宁可模糊点好。看着车窗外不远处就是火葬场,在明亮的月光下,烟囱直挺挺地伸向天空,大半夜还是很瘆人的。跑了一天也蛮累,我把驾驶室的座位往后放一放,裹着军大衣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朦胧胧地听见车窗咚咚响,迷迷糊糊睁眼一看,一张大脸趴在车窗玻璃上,瞬间惊醒,汗毛倒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脏彤彤地跳了一番。定下神来开了车门,发现是县里检查组的人,他们看看各个岗点上有人没有。我说:“你们这大半夜的,吓死我了。”一看几个人都认识,领头的是老康。他说:“你这还真在岗啊,不容易,查了几个地方,这个点了就你还在这儿看着。”几个人坐车里,吧嗒吧嗒抽了根烟,闲唠几句,他们也就回去了。

后来感觉光靠我们工作人员看守还是有漏掉的地方,还是要学习毛主席老人家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乡里有个村就容易点火冒烟,于是找了一个闲着没事的老太太,一天给她发四五十块钱,白天就让她坐在村子旁边的一个大土堆的高处,看见哪里冒烟了,赶紧到村里小卖铺给我打个电话就行。这个老太太非常尽职尽责,虽然钱不多,但也是收入啊。农村的老太太赚钱的路子本来不多,再说这是给乡里干活儿得到的收入,这让她很有存在感。所以她也很积极负责,哪里只要一冒烟儿,赶紧给我汇报,这个村禁烧期间就很少出事儿。

尽管我们三令五申,谁敢点火罚款拘留,我们基本上也是以吓唬人为主。大部分的村民在这种氛围之下也就不去冒险了。但还是有个别村民侥幸心理,有的利用地利之便,趁着傍晚朦朦胧胧看不清的时候,点了就跑。有一回就有一个老头儿被我们堵住了,教育了他大半天,还罚了他钱。这种禁烧也就是半月二十天时间,农民也要赶着种小麦,不可能一直拖着,能顶过这半月二十天,农民把小麦种上了,也就过去了。不过到了冬天,冬季防火的工作又开始了。

一些事儿

乡镇的房塌了。我这个人吧,身上好像有点气场什么的。经过几件事,发现跟我搭伙儿工作的人,只要私心太重的话一般都会倒霉。但是我在哪儿工作,那个地方就很少发生别的事儿,我一离开,各种事儿都出来。我是2020年6月被任命为KY街道办主任的。我在CC乡十八年了,乡里的房子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病歪歪地天天凑合着。我们都在想,说不定哪天来场大风一刮,就给刮倒了。但是我这儿工作十八年,屁事儿没有,所以乡里年年平安。等我任命完离开了还没几天,晚上一场雨,整个房顶完全塌下来了,还好是晚上,屋里没人。有人跟我说,你咋一离开,乡里的房子就塌了呢。

一个牺牲在路上的扶贫干部。在我离开后不到一个月,一个乡里的扶贫干部牺牲在了半路上。这个扶贫干部虽然不是我们乡里的人,但是在我们这边扶贫,受我们乡里的管理。这个同志非常年轻,也非常敬业,到这里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家里亲人生病了就请了假回去,本来请了三天的假,回家之后安排一下,感觉后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就提前开车回来。乡间的路上是没有路灯的,晚上路况也不好,大型货车也比较多。人本来就比较疲惫,大车来往大灯晃得视线不好。不巧的是路边有个电线杆的钢丝绳坠线,车挂住了坠线,人就这样牺牲在了路上,让人感觉真是很难过。碰见原来的同事,他们跟我说,你看你在这儿多少年了,咱们平安建设都没出过事儿,你这一走,短时间内房塌屋倒、干部牺牲,别人都镇不住了,接二连三出事儿。(作者:郭广平,哲学博士,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