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7-14 21:04:22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河南既面临国家战略叠加、科技创新迭代和双循环格局等机遇,也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产业协同不畅和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挑战。

摘要:河南作为经济大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河南既面临国家战略叠加、科技创新迭代和双循环格局等机遇,也存在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性矛盾、产业协同不畅和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挑战。为此,河南需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以科技创新赋能工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高附加值现代化农业体系;三是发展优质高效服务业,深度赋能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完善现代化产业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高级化水平。

5月19-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考察时指出“河南作为经济大省,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不仅着眼于经济总量增长,更强调经济质量提升,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产业体系演进的高质量、高水平状态,其核心在于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当前河南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为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为河南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政策机遇、资金支持和项目布局,有利于河南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科技创新加速迭代为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为河南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机遇,有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三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为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了发展空间。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南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市场潜力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地区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在“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方面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路,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也面临着多方面挑战:一是产业创新内生驱动力偏弱,创新效能亟待提升。河南在科技创新投入、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创新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充分发挥,制约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步伐。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动能亟待强化。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部分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附加值较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三是产业间协同机制尚不健全,融合发展程度亟待深入。三次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不够紧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不够顺畅,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整体效能和协同优势尚未充分释放。四是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的现代化支撑能力亟待提升。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基于此,构建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工业体系助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传统产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河南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具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中类。比如以盾构产业为例,河南已经形成完整的盾构产业体系和产品门类,在盾构机/TBM(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领域综合实力和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居国内首位,连续四年产销量世界第一。河南制造业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环节错综复杂,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产业链环节不优的突出特征,以及产业链条彼此分割、要素资源流通不畅的发展瓶颈。基于此,需强化科技赋能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制造业生产流程的智能监控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通过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应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动力,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更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推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河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河南省2024年的粮食产量6719.37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51%,其中小麦产量3785.31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7.02%。通过深化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不仅是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河南从农业大省跃升为农业强省,需持续深化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通过纵向做强深度加工、横向拓展配套功能、科技赋能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农业人力资本结构的路径,提高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附加值,让农业成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新型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贡献河南方案。

三、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赋能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攀升,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已然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对于河南而言,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还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有助于提高河南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以金融服务业为例,为实体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够助力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河南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合理规划服务业空间布局。通过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进而提高河南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水平和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是河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以更为现代化的产业基础设施体系支撑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6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产业基础高级化程度与所处时代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成果密切相关。第一次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机械化;第二次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电气化;第三次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网络化;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提供的产业基础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如果没有坚实的现代化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将大打折扣,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更是难以实现。

总体而言,河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大省,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河南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拥有国家政策叠加支持的战略机遇、数字化浪潮的转型升级机遇以及重塑新发展格局的时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河南应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更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更加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和更为现代化的产业基础设施体系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产业支撑。

(作者:李文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课题:本文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校级研究专题项目《河南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