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推动形成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石和载体,创新生态是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推动形成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石和载体,创新生态是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我国及各地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需要在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服务以及创新文化等维度上进行建构。
完善科创政策生态环境,塑造发展新优势
创新生态不是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而形成的自然生态,而是带有明确导向性的“人工+自然”的融合生态。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中,区域科创产业布局、投融资、人才服务及成果转化等都对出台或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提出相应要求。在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中,科创政策不仅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有利于保证创新生态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应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引领性。
近年来,我省密集发布或修订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有力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发展。不过,在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生态政策的布局等方面还不够细化,在科技政策系统布局、政策执行等方面还存在失灵的问题。完善我省科创政策,需要以生态化思维进行谋划。一是着力构建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方面发力,形成“基础支撑—成长扶持—前瞻发展”的科创研究生态。二是聚集资源,聚焦导向,依托我省大规模市场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卡脖子”技术、重大技术攻关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发力,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涵盖科技人才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引导、科技创新投入、研发财政补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科创支持政策,塑造有利于科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迭代升级的新动能新优势。
构筑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催生创业新需求
人才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在于构筑适宜人才辈出的土壤:宽松自由或人才友好型的环境。发达地区由于科教资源丰富,物力财力厚实,人才生态环境好,具有人才吸纳优势。我省在财力、科教资源上无法比肩发达地区,而创新型人才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因而构建生态化人才孵化、呵护、养育和成长环境成为首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尊重人才的氛围、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诞生创新思想、创造性技术。因此,我省人才生态建设第一个重点方向是:在人才成长的底层逻辑上作顶层设计,从高等院校的增量供给,到高端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的筹划,再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突破性创新,进行系统规划,构建生态化人才的成长机制。
一流人才生态环境的生成,必然带来创新创业的繁荣。科技人才能够引领创新也能够引导产业流向,技能型人才能够优化创新并做实产品。当高等院校、高端科研院所和技能供给不断输出专利、技术,带来的是高技术产业的创业冲动或企业孵化、产业对接的创业需求,从而形成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交织演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因此,我省人才生态建设第二个重点方向是:着手人才成长中的“创业扶持”“创新金融”社会服务等全方位谋划。
建设创新主体生态环境,开辟发展新赛道
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表现为多元、多层次创新主体间互动共生。对于引进企业,要树立全球化思维,注重筛选招引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能力强、资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及我省发展战略的“瞪羚”“独角兽”企业。对于本土企业,要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领域,实施科技创新或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同时,要注重培育和引领新创企业,走科技型中小企业向“瞪羚”企业再向“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路子。
在创新主体生态的构建中,需要众多专注于细分市场、自主创新能力强、聚焦成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元创新主体的稳健发展和次第成长,既能充实生态系统的物种,又能丰富生态系统异质性资源和商机,形成新组合、实现新创造,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优化服务平台生态环境,赋予全生命周期新服务
一流创新生态是创业企业主体和各类服务平台形成的价值创造和共进网络。基于服务平台的专业化和多样性,由此形成网络化,可以促使相互关联者协作创新开发新价值。服务平台需要匹配主体需求,甚至创造主体的需求,服务平台网络具有赋能机制和润滑性。
优化服务平台生态环境,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孵化服务链条。支持在细分市场实施精准孵化,建设特色产业孵化载体。二是支持高端研发服务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如加大对我省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施研发平台与企业对接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创新发展困境。三是发展壮大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投资机构,帮助创新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四是配套发展咨询、会展、设计、知识产权、科技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发对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领域个性化创新与转化服务。聚焦数字经济,塑造数字服务新业态,形成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新服务网络。
打造创新文化生态环境,引领创业新潮流
一流创新生态以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生态环境为底蕴。创新本身既是科学问题和经济问题,又是文化问题。创新文化决定生态系统中企业群体的整体认知图式和行动者的选择模式。创新文化生态的形成包括创新意识的根植、创新教育的普及、创新行动的展开和创新精神的传播。
倡导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形塑创新型社会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求。打造创新文化生态环境,一是推崇原创性思想和原创类科技成果。二是营造宽容失败的悦纳氛围,让敢于“吃螃蟹”的人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锐意前行。三是注重创新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增强和拓宽创新信息传播的流量、流速、流域和流向,提高创新文化的感染力、催化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态。四是强调创新实践,鼓励将创意、科研成果付诸创业创新,丰富生态活力,形成创业新潮流。(作者系郑州师范学院社会服务与发展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