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智理河南 > 正文

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2021-08-27 10:14:5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摘要]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定地理空间上的大量企业、相关机构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共生形成的复杂网络和产业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河南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省的必然要求。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一定地理空间上的大量企业、相关机构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共生形成的复杂网络和产业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河南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省的必然要求。

  我省集群在层次、发展水平上仍然较弱

  近年来,河南出台了《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构建“556”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实施集群强链提升专项。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现代食品2个万亿级,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现代化工5个3000亿级和现代轻纺、智能家居、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民权冷谷、长垣起重机、郑州速冻食品等一批产业集群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虽然我省在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两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全国共有135个集群参赛,44个集群胜出。我省有8个集群参赛,但是无一胜出,而湖北、湖南、安徽分别有4个、2个、1个集群胜出。在科技部发布的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中,我省仅有南阳防爆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分别有5个、3个、3个、2个集群入选。在国家发改委组织认定的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郑州仅有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2个集群入围。

  二是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和资源型行业。我省集群产业层次低,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较少。2020年,我省传统产业、高耗能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6.2%和35.8%,而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仅为11.1%,我省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化工、铝制品等行业。区位熵指数是定量识别产业集群的简便方法,根据对河南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企业单位数、企业营业收入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三个值均大于1的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这也印证了我省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和资源加工行业。

  三是集群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从集群规模来看,我省除了2个万亿级集群外,其余产业集群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规模普遍较小。从集群层次来看,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等环节。同时,集群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数量不多,技术和知识密集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相互模仿、低水平重复与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从集群发展水平来看,集而不群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产业集群链条较短,企业间的关联度较小,上下游配套和专业化分工、知识扩散和技术外溢、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等集群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从集群龙头企业来看,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全省百亿级企业仅有45家,与广东(130家)、江苏(145家)、山东(107家)差距很大,部分龙头企业“头雁”作用较弱,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水平不够。

  四是集群发展的生态不优。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我省早在2015年就设立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项目38个,划款金额仅为40.52亿元,有限的金融产品供给与集群发展的多元融资需求不相匹配。土地供给日趋紧张。作为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多数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80%以上的园区年亩均税收不足10万元,在我省1.2亿亩的耕地红线已接近极限背景下,增加集群项目用地指标、调整优化集群空间布局的难度较大。创新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省创新平台不足、创新人才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仅占全国的2.7%,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的2.91%、2.89%,对于集群创新的支撑较为薄弱。

  以提升创新水平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的组织推进。切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的指导和政策协调,研究出台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方案。

  强化产业链招商和集群引进。围绕“556”先进制造业体系,绘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招商图谱和路线图,发布集群引进指导目录,开展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强化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强与大型风投、创投公司和招商平台的深度合作,积极引进“头部企业”、产业链核心企业。鼓励已有企业实施产业链配套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承接转移培育集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实行省级领导、地市负责人为链长、副链长的重点制造业集群“链长制”。

  持续提升创新水平。抓住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化整合契机,争取在我省布局一批国家大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加快洛阳农机装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争创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实施创新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鼓励创新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创新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持续实施郑洛新自创区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加快推动沿黄科创走廊和中原科技城建设。

  以产业链完善推动集群化发展。贯彻落实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推动具有一定基础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晋级为行业创新领导者。支持头雁企业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掌控能力,成长为集群“链主”企业,加快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分工合作高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构建重点集群链条“121”企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快出台河南省“双十”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

  不断优化集群培育的良好生态。强化金融服务,建立集群重点企业和项目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对入单企业优先给予融资支持,积极完善股权、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推动项目与市场对接,提高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基金使用效率。强化用地保障,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混合用地、“标准地”出让等模式。强化人才支撑,结合实施制造业“智鼎中原”工程,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及拥有前沿科技转化成果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团队),持续举办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实施“新工科”建设计划、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事管理制度、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作者赵建吉系河南大学教授)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