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六重维度

2022-12-06 15:53:4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升、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升、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一论述深刻把握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文化导向和文化功能,指明了文化强国的文明水准和社会基础,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六重维度进行阐释与推动。

其一,提升社会个体的文明素养是根本。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不是孤立自存的,而是生活在社会联结之中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与提高个体文明程度是相辅相成、互动互促的。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为个体文明程度提供丰厚滋养和良好环境,如果一个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不高,就不可能实现个体的文明程度的提升。反之,个体的文明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在抽象层面则实现了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整体性文明提升的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但某些领域的价值困境和道德危机仍不同程度存在,受享乐主义、泛娱乐主义,以及“躺平”“佛系”等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陷入了消极倦怠、慵懒无为的精神苦闷和精神萎靡状态,不良社会风气某种程度依然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风尚、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公共文明、公共秩序水平,需要全面提高个体的文明素养,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纪律观念、社会教养水平,培养思想高尚、有教养、遵守规则守秩序、有品位有追求的个体。因此,提升文明素质、道德素养、精神境界的追求的个体,是全社会的文明素养提高的根本。

其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关键。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崇尚道德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提升全民素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并要求实施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指导性文件。《纲要》准确把握了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深化道德教育引导和推动道德实践养成的具体要求和措施,科学分析了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对于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指明了方向。

其三,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家教家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优良社会风气的坚实支撑。家风连着民风、社风、国风,家风正则民风纯国风清。社会文明程度与家庭教育、家庭教化、家风熏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孩子心灵;自觉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其四,聚焦重点、抓住关键群体是突破口。党员干部、未成年人、公众人物等,作为重点人群和关键人物,抓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和素质提升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至关重要。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文明素养直接影响着全社会道德风尚,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政德修养,培养他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品格,能够在道德建设中为全社会做出表率。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引导未成年人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打牢道德根基。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其五,做好文明创建工作是着力点。文明既需要观念培育、思想教导,宣传推动,也需要示范带动。文明创建工作有助于推动文明实践。进入新时代,我们已经创造性地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评选活动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县乡设立文明实践中心和文明实践所,鼓励志愿服务行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等。这些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有利于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深入,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其六,弘扬“五种精神”是支撑点。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使得人在进行生命活动的同时会追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建构起关于自我生存发展的意义体系和精神世界。文明的力量对人类的作用不都是轰轰烈烈的,更多的是浸润在日常实践中并长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传承赓续中华民族精神谱系和文明基因。要在全社会倡导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社会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深刻反映,而文明具有实践性,要不断提高践行文明理念的自觉意识,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接续传承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    霞)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