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关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路径与策略

2022-05-30 17:52:2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河南省职业教育要立足新发展格局,聚焦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科学调整专业布局,多方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人才强省战略助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使河南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示范区。

职业教育担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与此同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指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既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适应劳动力市场变革的客观需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要强化职教类型特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区域发展新格局;要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

一、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要性

1.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河南省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河南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基于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挥职业教育在锻造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短板、助力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的作用。河南省职业教育要立足新发展格局,聚焦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科学调整专业布局,多方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人才强省战略助力,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使河南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示范区。

2.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速度加快,由原来的低端产业链条向中高端产业链条发展迈进,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必须提升发展活力和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力,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河南职业教育正视自身发展的同质化、特色不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紧密、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以至于难以跟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这些缺憾。河南职业教育要聚焦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培养适应产业高端化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迈向高端化和现代化,不断增强适应性。

3.适应劳动力市场变革的需求

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革命逐渐兴起,传统岗位消亡。新技术的推动,产生了一大批智能化的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同时,大量的社会稳定就业主体或灵活就业者,为提升履职技能,增强转岗和升职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在这一趋势下,为避免更多的劳动者陷入“被替代性”失业,河南职业教育需要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变革方向,加强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判,并在适应劳动力市场变革需求,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通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适当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提升对动态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以适应和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新兴职业提供充足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着力点

1.强化职教类型特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底色的重要支撑。要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一是加快实现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层级结构。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以及师资标准等层面,对中职、高职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进行统筹优化,形成梯度可衔接的职业教育上升发展通道,保障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贯通发展,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构建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在目标设定上,要牢牢坚持中职教育筑基础,强化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专业基础知识传授,高职教育要重视提升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加强综合性实训;本科职业教育要把握好“高等性”与 “职业性”的双重定位,体现职业教育高级化的形态,在强化专业理论和实训能力水平提升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通过优化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二是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衔接,是满足和实现受教育者的多元化发展,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然而,完备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是与普通教育建立对等交流和融通的前提,在现有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必须继续加快扩充本科层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和水平。同时,在具体执行层面,建议职普双方加强协商,共同搭建学习成果互认平台,联合推进过渡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开发,合作选取部分试点专业,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职普融通,逐步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融通阻梗,推动形成涵盖职普教育各层次的“纵向衔接到顶、横向贯通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2.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区域发展新格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职业院校要立足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按照“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紧跟区域经济转型和行业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专业,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积极发挥示范校的带动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河南省转型发展攻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聚焦河南枢纽经济、航空经济、口岸经济、临港经济贸易强省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专业集成优势和所处区位优势,丰富办学功能,增强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一是职业院校应把专业布局优化作为增强适应性的先导举措。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校情,办社会需要的专业,调整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加大专业内涵改造力度,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符合度。二是职业院校应聚焦育人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行业和岗位技术技能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养成,做实做优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增强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健全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学术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3.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育新模式

《河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校企“双元”育人,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高度契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支持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高校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建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同时,提出要开展产教融合城市、产教融合企业试点。河南要把职业教育建在需求链上,积极对接国家级产业学院在豫落地,积极打造多层级产教融合平台,持续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协调,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好用好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和行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实现“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学校支撑、产业攻关,行业支持”的多主体、多责任、多形式的产教融合办学。一是激励企业充分发挥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政策,探索建立企业根据校企合作办学成本获得合理回报机制和实施办法,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鼓励企业依法参与公办职业院校的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校、行业、企业形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二是职业院校要了解企业用人期待。积极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及学习培训,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并积极承担企业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任务,发挥学校与企业联合科研优势,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创新中心等,探索与企业、科研机构和兄弟院校合作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研究提高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开发的前瞻性,构建全方位科研服务体系,在开放共享学校科研资源,为企业提供开发新型产品、攻克技术难关等科技服务方面下功夫。(杨德岭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院长)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河南高等教育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A630027]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