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选择

2022-04-12 10:52:3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领会学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以此为根本遵循,结合自身特点,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深融入经济发展目标。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17年中央

随着我国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领会学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并以此为根本遵循,结合自身特点,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深融入经济发展目标。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是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科学定位与基本要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初衷,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用“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有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和共享性,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精髓,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升华,创新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精髓。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协调成为内生特点”从更加广泛的视角归纳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城乡发展的协调、地区发展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协调,特别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等。“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与经济发展疲软并存,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来看,只有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千年大计。“开放成为必由之路”是对世界全球化的清醒认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都更加紧密,闭关锁国只能失败,只有开放才能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增进人民团结,凝聚发展动力。

河南省经济发展有其自身发展优势,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根本遵循,探索并总结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实现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关键。

二、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以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生态为“强磁场”,加快引育高端创新人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因此,加快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而引育高端创新人才要以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生态为“强磁场”。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生态,硬环境要强,软环境要硬,具体来说要在以下方面下足功夫: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引导,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力创国家级科研院所、实验室,加大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力度,打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通道。提高人才引进待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提高院士、专家等高端创新人才的比重,同时还要吸引朝气蓬勃的杰出青年,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完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科技成果奖励等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尊重创新、思想碰撞的创新氛围。

(二)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契机,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中共中央于2020年7月30日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作为中部崛起规划中的重要成员,要牢牢抓住世界经济新格局形成的战略机遇期,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流通渠道、高质量建设双循环平台载体,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效对接。在内循环中,要利用好河南地处国家几何中心的有利位置,推进智能化大型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以航空和高铁为引领的大通道、大路网、大枢纽建设和多式联运发展模式,推动交通、物流、通讯的一体化发展。在外循环中,要扩大改革开放水平,扩展开放平台新空间,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卢森堡货航亚太枢纽、中原龙浩和中州航空等货航企业的高质量建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链条”的长度与广度。

(三)以数字经济为新引擎,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高质量发展要求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数字经济是加速重构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整体呈现持续扩大趋势,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GDP占比由14.2%提升至38.68%,而河南省数字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与经济总量不匹配。河南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的规模化应用,以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统筹数字经济和产业优化升级,从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以及主导产业做优等层面,推进数字战略驱动新旧动能转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提升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提高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数控化率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企业数字化、信息化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水平,促进服务业态、服务模式、服务产品的创新。

(四)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有力屏障和重要经济地带,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保护和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此为指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切实有效的地方落实。要科学评估黄河流域不同流域段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恢复力,统筹推进生态系统的协同保护,从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要创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模式,积极推进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性治理转变,由局部地区治理转向整体性谋划和全局性合作。在创新发展模式下,要加快完善保障体系、组织体系、法律体系、协调机制等建设问题,做好企业、居民以及市场等各方参与力量的引导问题。

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复杂的互馈机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模式,要以新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充分考虑到经济因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就能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的金山银山,而发展高效生态产业是黄河流域绿色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媒介。黄河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有着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高效生态产业主导以地理资源为重要条件,以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与功能为抓手,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模式,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效益。要抓住黄河流域发展高效生态产业的有利条件,以黄河流域生态格局为依托,结合上中下游在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对不同流域段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性规划,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等。

(五)以科技助农为手段,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要靠科技助农为手段,以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具体来说,要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积极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提高农产品栽培技术;要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设备的高端化和精深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农资供应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以及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六)以中原文化底蕴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着文旅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然而,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一方面要拓宽中原文化宣传渠道,积极引导文化旅游消费倾向。近几年来,河南相继推出的“豫游纪”“唐宫夜宴”“水下洛神”等文旅产品,借助“融媒体+”成功出圈,创新了文化输出模式。疫情防控期间,河南洛阳推出的“云裳牡丹、花开满屏”直播活动,成功破解了疫情时期的旅游困境。要积极打造宣传中原文化的影视剧和专题片,电视剧《少林寺》《开封府》《风起洛阳》树立了文化宣传的典范。另一方面,要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更多的消费新需求。河南省有大别山、红旗渠等红色旅游文化,亦有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等佛教禅宗文化,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省占据四个,文物古迹资源丰富,同时,河南省还有云台山、鸡公山、老君山等风景名胜区。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将“中华古都游”“中国功夫游”“中原山水游”“黄河丝路游”等4条旅游路线做出品牌效益。除此之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参与方通力合作,加强旅游资源、内容、运营的整合与协调,切实提高消费者的旅游体验。 

(七)以城乡建设为保障,有效提升民生品质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提升民生品质、实现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城乡作为人类居住的载体,其建设是提升民生品质的重要保障。要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治安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医疗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质的提升,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和富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最大限度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为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黄宝敏,河南科技大学教师)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ZT35]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