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全面构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体系 着力创新学生忠诚意识塑造途径

2019-10-18 12:54:14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新时代公安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这就需要打造一支拥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队伍。

       摘 要:新时代公安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这就需要打造一支拥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队伍。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公安后备人才的主渠道、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警务理论和实战研究的重要平台,应当坚持全面构建忠诚教育体系,着力创新学生忠诚意识塑造途径 ,努力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公安院校作为人民警察的摇篮,开展忠诚教育、培养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意识,关系到公安院校的整体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对公安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公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项教育活动,目的是全面提升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是塑造学生忠诚意识的重要渠道。如何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公安院校来说,是一项艰巨的重大挑战。

     (一)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忠诚意识

      1.忠诚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核心,有助于系统性提升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学生公安院校应当把握学生日常课堂教学,贯穿忠诚教育,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三点着力点:第一,着力回答“对谁忠诚”这一根本问题,明确忠诚对象,树牢人民警察忠诚观根基。第二,着力回答“为什么忠诚”,明确国家伟大复兴重大历史人物中,人民警察的历史责任定位,通过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感染学生。第三,着力回答“怎样做到忠诚”,培养学生服务于民的意识,践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以这三方面着力将忠诚理论贯彻课堂教学,夯实教育基础,贯彻忠诚意识。

       2.优化思政课堂教学设计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明确将忠诚教育融入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建立、素质影响四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有针对地设计,在不断渗透忠诚意识的前提下,开辟警务实战专题,将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警务实战,符合公安院校办学特色,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忠诚观,塑造忠诚意识。

      (二)始终牢记育人使命担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价值,并为其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鼓足干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公安院校应当着力于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队伍建设三方面的检验考核:

       1.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价值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队伍需要对所传授的思想有着准确的价值导向,即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由于公安学院特殊的办学特点和极具专业性的人才输送方向,忠诚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应具有比普通教师更强的政治导向力、政治责任感、政治鉴别力。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不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准确定位自身与教育结果二者间的主客观关系。

       2.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政治理论水平

       忠诚教育传播的是一种思想,通过宣讲公安院校忠诚价值观,相关理论的问题分析指导,引导公安院校学院树立牢固忠诚观,促进预备警官忠诚观念培养,为未来人民警察践行忠诚行为作精神铺垫。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需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作支撑、作教学武器,思政工作没有思想、没有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就无法展开老师与学生间的联系,忠诚教育更是无稽之谈,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准确开展思想政治课程,进一步推进公安院校忠诚教育。

       3.鼓励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发展校局合作,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增加警务实战经历,大力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第二,从公安基层队伍中挑选一线人才,纳入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一线经验更好地传授公安院校学生相关公安专业知识,应对将来实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公安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安实践经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更加贴合公安实战,这样才可以更好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活跃教学气氛,更好地为公安事业服务、输送人才。

      (三)充分发挥教学协同优势,搭建优质育人平台

       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开展需要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发展性,紧密贴合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主线思路明晰,与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协同配合,搭建一个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平台,为公安事业输送更多政治素养过硬、综合实践能力过关的人民警察。

       1、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完善构建,配合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思想内涵教育为主线,有效推进公安院学生校忠诚意识塑造。

       第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为公安院校特色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物质文化建设应首先关注学生物质生活,确保学生日常在校园的一切基本活动得以安全、丰富地开展。其次关注校园整体美化设计、人文景点建设、环境卫生及教学设施设备保养等环节,在不影响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空间,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打造公安院校专属校园文化,突出专属办学特色。

       第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为公安院校特色忠诚教育提供价值导向。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特色、办学方向及价值取向等公安院校特色氛围。公安院校的精神文化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学生忠诚意识品格为目的,通过丰富校园廊墙文化建设、毕业校友优秀事迹传播、校园重大活动新闻报道等为途径,使警营文化渗透进每一位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与学管工作协同配合

       学管工作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庞大工程中尤为重要。公安院校学管工作以党团建设、学生管理为主要任务,以副教育渠道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忠诚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以主教育渠道的途径对学生思想上进行灌输,是学管工作的理论基础。二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构建优质的育人平台,将忠诚教育落实到实处。

       (四)深度挖掘思政教学资源,保障忠诚教育成效

       对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说,充分发挥公安院校专属教学资源优势,是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各公安院校着力于自身网络教育资源与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

       1.充分拓展网络教学资源

       第一,确保优质资源共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公安院校办学方向是培养公安专业人才,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理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通过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资源共享,将适合的资源共享,例如通过文字、音频、热点案例研讨等形势发布最新科研成果和一线公安事业典型事例,使学生自发通过网络学习,达到忠诚教育的意识形态化。

       第二,弥补传统课堂弊端。课堂交流是教师与学生间知识互通的最重要途径,公安院校应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这一新型模式,除统一构建教学平台外,鼓励教师队伍多使用科技软件,例如QQ、微信等,拓展更多中课堂交流渠道,提供教师更快速、便捷地兼顾掌握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及时反馈学生的最新动向,进一步解决了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着力开发社会教学资源

       第一,红色资源教育。公安院校应当将大力宣传红色故事、红色经典,将红色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将理论加以实际教授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有据可证,有理可依,激发起每一位公安院校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展现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潜意识培养。

       第二,地域文化资源。地域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地域文化资源的亲和力、表现力,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搭建了实践平台。公安院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例如植树、游览当地博物馆等,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地域传统,在此基础上增加对其所在地域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国家的层面激发公安院校学生内心深处的热爱和忠诚。

       二、警务化管理——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载体

      (一)立足院校,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公安院校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石。完善工作、落实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实现目标的前提。公安院校应立足院校实际,争取在学生忠诚意识培养方面达到制度成效最大化。

       目前,我国公安院校的警察化管理依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两类管理体制。两类管理体制的执行都以完善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清晰的职能部门分工、严格准确的监督和评估为基础,保证学院各学管工作有序开展。

       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配套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学生管理干部会议及学生干部会议,学习上级指示精神,总结阶段学生管理工作成果,制定相关改进意见,做到每次会议都有台账记录,增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综合实践能力。建立学院各职能部门内部材料报送、审核规定,对各学生管理大队、中队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定。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基于各公安院校实际,落实警务化管理各项规定:明确学生管理干部日值班、月值班检查的要求,加强公安院校学生一日生活制度、请销假制度、早操等各项集体活动出勤情况等多方面检查,严格执行相关奖惩措施,及时上报学院相关部门。

      (二)基于实际,规范考核机制

       对公安院校学生实施“学分+素质”人才标准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要求。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人社部发[2015]106号),结合实际,制定《铁道警察学院学生警务综合素质评定办法(试行)》。本项考核机制设计忠诚素养、纪律作风、职业能力发展和警察体能基础四方面。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入党推优、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毕业与就业。

       对学生管理干部工作的考核采取月份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相结合,通过学生管理干部自我评议、校学生工作部门评议、学院评议、学生评议相结合,依照学生管理干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忠诚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警务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和中队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奖助贷勤和评优评先和履职尽责十个方面,全面推进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评定考核结果将作为最终职称评定、评优奖励等重要依据,对考核不称职的学生管理干部也应该制定相关惩罚措施,及时改正育人过程发现的问题,保障学生管理干部称职完成其本职工,促进学生管理制度化,调动学生管理干部工作主动性。 

       三、警务训练——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基础

       公安院校警务训练从各方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磨练公安院校学院忠诚意识的重要基础。公安院校增强警务训练日常的警务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公安技战术训练。

      (一)队列训练——磨练学生忠诚意识的保证

       队列训练的成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才能体现,达到最终目的。将队列训练融入到学生忠诚意识教育,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第一,早操。早操是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一部分,在早操安排中添加队列训练,在增加了操课制度的形式多样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警容警姿,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第二,坚持课前队列。每日课前队列制度是公安院校的传统,各大队、中队依照规定路线、规定时间以区队为单位,通过队列行走时统一呼喊队列口号,培养学生纪律意识的同时,增强集体默契度。第三,保证每学期开学进行一个月的队列训练。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大脑神经处于紧绷状态,当处于假期模式,作为青少年,精神意识容易松懈,在纪律意识、忠诚意志品质、生活作风方面都有所放松。在开学后进行长时间队列训练,可以及时恢复状态,巩固前期训练成果。

      (二)体能技能训练——磨练学生忠诚意识的基础

       个人或集体按照计划进行体能技能训练,是使其效果最佳、最快速的途径。

       第一,纳入早操。在早操安排中体能技能训练,保障了学员每日体能训练时间,为入警体能测试打下基础,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心肺能力,达到体能层面规律性的提升,另外对于业余时间并不充裕或没有固定计划的学生,将体能技能训练纳入每日早操制度,也给他们带来体能上的系统性提高,跟上集体步伐。第二,以活动为载体。多层次、立体化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级层面的组织,例如组织长跑比赛等,为热爱体能训练、想参与其中的学生提供平台,以竞赛的形式更激发起学生间的比赛胜负欲,从而促进日常训练的规律性与定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公安院校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保证。警营文化是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是在公安院校这类办学特色明显、人才输送方向特殊的院校形成的专有价值体系。警营文化宣传公安特色文化,蕴含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上影响公安院校学生,大力促进了了学生忠诚意识观念的形成。丰富多彩且科学的校园文化是学生们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保证。

      (一)紧抓行为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以综合警务素质评价体系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抓手,健全和完善师生在学习实践、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娱乐等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完善学风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警务化管理,注重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特色鲜明、纪律严明、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着力引导良好校风形成

       良好校风体现公安院校整体精神风貌、对外形象,激发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公安院校开展一切教育的前提。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从精神层面塑造其乐融融、丰富多彩的公安院校生活,为学生提供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环境作为客体存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公安院校应努力创造培养学生心理、观念、能力、情感全面发展的最佳环境,与公安院校学生的忠诚品质塑造互相作用,促使公安院校学生奋发向上,造成一种良性循环。良好校风的形成,有助于公安院校学生从氛围熏陶途径上推进忠诚意识的塑造。

       五、仪式教育——学生忠诚意识塑造的重要推手

      (一)引导为目的,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仪式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忠诚意识的启蒙教育,是人民警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一步,旨在帮助新生学生了解公安院校,更快速地实现融入公安院校集体生活。因此扣好“新生”这一纽扣,做好新生入学仪式教育,也是公安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1.确保入学仪式与忠诚教育效果最佳化

     (1)思想引导与警务化管理相结合

       在新生进入公安院校,公安院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时,应注重思想引导与警务化管理结合,前期思想引导是日后警务化管理的基础。新生入学教育应合理安排新生思想教育和警务化管理内容,使新生逐渐适应警务化管理,达到科学养成忠诚意识,稳步促进作用。

       思想引导可以通过学生管理干部谈话、教官谈话等向所有新生介绍公安院校、介绍警务化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纪律意识、忠诚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

       警务化管理要基于实际情况。对于每日警务化管理不到位的学生,初次可以进行口头教育,目的是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于违纪现象屡教不改的学生,严格按照警务化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惩罚。相关学管干部应当充分扮演教育者的身份,尊重学生被管理者的身份,给与适当空间,更好地完成重要蜕变。

      (2)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新生入学教育受限于时间、人数,主要教育形式是以集体教育为主,无法注意个别学生的状态,存在对强化科目并未完全接受就开始下一项目。学生管理干部应当深入学生,对其进行自我教育的鼓励,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科学安排教育内容,使用特定方法检验教育成果。

       2.拓展工作途径,丰富教育目的

      (1)端正入警动机

       高中到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选择公安院校,往往有着许多原因:一是家庭压力,许多父母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孩子迫使进入公安院校;二是理想,从小有着从警梦,通过高考实现人生理想的实现;三是就业的便捷,选择考入公安院校走捷径等等。公安院校作为未来公安事业人才培养院校,保证未来公安队伍人员从警动机正确是必要的。

       新生入学教育应当包括大学生适应性教育、警容风貌教育、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公安院校精心设计各部分教育途径,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严格要求新生,培养新生忠诚意识,对所有新生从警动机的引导和纠正,为公安院校的四年生活筑牢根基。

      (2)培养服从、纪律意识

忠诚,代表绝对服从和自觉的坚持。强化服从意识是忠诚教育的先决条件。军事训练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军事技能、国防知识。公安院校的新生军事训练活动,掌握军事技能为主要目的,通过队列训练、内务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奋斗品格,同时高强度的训练:生活制度化、内务严格化,更是检验和培养他们的服从意识,养成坚决服从命令的良好习惯。

       (3)促进学生身份转化

       第一,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新生入学仪式教育有助于新生学生学会用大学生的视角,正视问题,不再依靠家庭,养成自给自足的能力,尽快摆脱高中生的角色标签。第二,实现从普通公民到预备警官的转变。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于成人教育,目的是使高中生顺利毕业,作社会好公民。而公安院校需要的是能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时刻为公安事业准备作出牺牲的预备警官。二者间的角色职能有着根本区别。因此新生入学仪式教育旨在及时纠正新生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肃的作风纪律,对于自己的职责所在有着清楚认识。第三,从个人生活到集体生活。不同于高中阶段,作为公安院校,更是需要新生学校严守学校警务化管理制度,从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方面快速融入公安院校的集体生活。必须注重学生日常生活训练,深入学生,努力帮助学生完成这三种转变。

      (二)强化为目的,做好学习期间政治仪式教育

       经历新生入学仪式教育后的公安院校学生,将迎来他们四年常规的公安院校生活,投入每天的学习和训练中。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以及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公安院校学生亦需要接受相关规定的集体政治仪式教育(升国旗、唱国歌、宣誓、会操等),不断强化忠诚意识塑造。

       1、定期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

国旗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国歌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意志。公安院校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当国歌声响起,五星红旗飘动,有助于激发每个人的爱国之情。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执法队伍,作为国家维稳、人民幸福生活的忠诚卫士,深厚的爱国情怀是重要基础。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定期在每周一及重大场合活动举行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忠诚意识塑造,使忠诚意识在五星红旗飘扬下凝聚、蓄力。

       2、定期举行会操表演仪式

公安院校除在新生军训结束后举行阅警仪式外,为了定期对公安院校学生军训成果予以刺激,在每年教学之余,会经常举行会操表演,以加强学生纪律意识。会操表演是一项严肃的操演活动,通过会操前期不断重复性的训练,刺激学生懈怠的思想,提升学生松懈的自我要求,固化学生的忠诚品质,筑牢思想防线,完成预备警官到人民警察的人生蜕变。

       3、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举行纪念仪式

公安院校在重大节庆日会举行节日纪念仪式,从思想政治和忠诚品质培养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以清明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公安英烈祭扫活动,重温英烈们创下的辉煌业绩,寄托愿景之余,进一步教育学生们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弘扬英烈精神,激发忠诚可靠的品质精神,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中饱含深意的重要环节。

       4、大型警务活动誓师、动员仪式

在我国一些大型活动中,公安院校学生队伍逐渐成为其中一支安保工作有生力量。通过安保活动,向世人展现公安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是检验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的绝佳机会。通过誓师、动员仪式,宣传活动的零容差性,进一步在学生中提升紧迫感,增强其责任意识,确保安保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巩固为目的,做好毕业离校政治仪式教育

       1、举行毕业入警宣誓仪式

公安院校在学生毕业前期,应当组织集体入警宣誓仪式,所有学生面对金色警徽,重温入警誓词,毕业学生在从警前通过入警宣誓仪式,再一次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回望并坚定自己的入警初心,是思想进一步深化,忠诚意识得以巩固。

       2、举行毕业歌会仪式

公安院校特殊的政治特性,不仅仅是学生展示自己、表达毕业离愁的歌会,也是一项政治仪式。毕业歌会是学生们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展现公安文化特色外,公安院校的毕业歌会紧扣“从警”这一主题,向每一位准人民警察展现其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稳重这四年一步步的经历,从而激发起他们内心的自豪,更有效地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忠诚意识,为今后的公安工作砥砺助威。

       3、举行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

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是毕业学生在公安院校集体参加的最后一项活动,也是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终点。参加毕业证、学士学位证书颁发仪式,意味着学生们完成学业,正式踏入社会,报效于祖国公安事业。通过颁发仪式,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从思想上、行动上践行使命,规划自己的人生,明确公安院校的求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有用的价值,进而在新的人生道路上不辜负自己的四年藏蓝青春,谱写辉煌乐章。

       铁道警察学院 薛俊强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