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0706自宣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锲而不舍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025-03-26 09:04:0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尤其重视党的作风问题,注重从严治党。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尤其重视党的作风问题,注重从严治党。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念好‘紧箍咒’,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一、提高干部党性觉悟,从思想上固本培元

第一,从思想源头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思想源头来讲,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理想信念动摇滑坡的表现。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思想的高度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清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思想源头,根除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错误思想。

第二,牢牢树立民主作风的思想。从民主作风的思想来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不注重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和意愿,想当然地决断,制造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而要树立民主作风,一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党员干部要发扬真正的民主,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避免出现个人独断专行的官僚主义。二是在解决基层问题层面,要询问、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人民的诉求为导向,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避免出现官僚主义催生的形式主义。

二、健全考核监督制度,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考核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鉴于因考核机制不健全引起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必要强化制度建设。一是精简考核程序,为基层松绑减负。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考核的重点在于是否切切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一切考核“实”字当头,而不是从一堆“留痕”的材料中去考核,尤其是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考核。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将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主要精力用来干实事、调研、学习,而不是牺牲节假日、双休日疲惫不堪地应付无止休地“检查”、“评比”,把基层干部从“疲劳战术”中解救出来,有效克服终日忙忙碌碌而不见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推动公务员考核分地域分类分层级考核。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可再研究细分,避免一概而论,职责不明,形成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考核制度。按制度规章办事,全方位、多渠道考核干部,避免一味地层层听汇报、看资料、查台账,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使干部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谋其事,杜绝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二,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针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预防和整治相结合的举措。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有关国家机关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宪法监督、人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正如邓小平所言,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作用,方能更好地考核干部、评价干部,并逐渐制度化、法治化,从根源上杜绝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第一,防止变异的“文山会海”。当前文山会海的情况有所减轻,但需警惕变异的“文山会海”。一是开会时间普遍缩短,但频次增多。尤其是网络视频会议,微信工作群学习会议等频频,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开会,整理开会学习资料,上报开会资料等,开会的重点仍在“留痕”。二是一些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增多,会议大多走走流程,拍拍照,美其名为“推动工作”,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讨论问题。要切实防止变异的“文山会海”,提高文件、会议质量,力求精简,防止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第二,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之对策,制定的相关政策、要求才能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需求和意愿,从而避免“闭门造车”,避免“逼迫”出来的形式主义。即为了完成不切实际的任务而不得不搞形式主义,虽然从内心深处对形式主义深恶痛绝,却又在不自觉地搞形式主义的畸形现象。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党员干部要能放得下架子、挤得出时间、沉得下身子,务必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切实发现真问题,找出真对策,力戒搞形式、走过场,走“经典路线”。

第三,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质上都是“虚”、“假”,不真不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一切工作都要落到实处,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以事实为准绳,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重实效,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切实实地推进,一茬接着一茬干,不可拔苗助长,在全社会形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四、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第一,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激发基层活力与创造力。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责大权小、考核泛滥、碎片化管理等问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为进一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必要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激发基层的活力与创造力。一是把考核考评、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权力向基层放权赋能,让基层有更大的空间和活力,避免机械执行上面命令以及不顾实际应付完成任务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健全基层自治机制,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真正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第二,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感,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基层治理体系包括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要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以基层治理改革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公众留言板、领导信箱、社区论坛等网站和热线电话,领导接待日、民主座谈会、群众听证会等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民政、信访、纪检部门受理群众上访案件等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窗口等形式,拓宽人民群众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和反映问题途径,扩大与人民群众交流对话空间,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是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活力,完善办事公开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让群众好的建设性意见纳入决策环节,使群众成为政策执行的有力推动者,以有效遏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者 赵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关系与实践路径研究”(23BDJ115)的阶段性成果。

科技频道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