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发挥河南高等教育桥梁作用 助推中部区域省际合作

2025-03-18 16:32:5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作为中部六省中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协同能力直接影响中部崛起的整体进程,通过构建省际高等教育合作协调机制、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协同、完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能够加强省际合作,促进河南与其他中部省份共享教育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部地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在高等教育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教育部推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明确提出要支持中西部高校加强合作,提升整体水平。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也明确指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倒逼中部省份必须通过省际合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一、河南高等教育助推中部区域省际合作的意义

‌打破资源壁垒,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部六省高校各具特色,优势学科分布广泛。如湖北拥有像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全国知名理工科院校、湖南以人文社科见长、安徽基础学科优势明显,我省农业学科方面较为突出。在此背景下,河南高校可以与湖北、湖南等省份的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合作研究项目,共享优质课程、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实验设备和数据资源等,通过高等教育的省际合作,整合外部资源,补足短板,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创新的源泉和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省高校数量众多,通过与中部省域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降低研发成本,还能避免重复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促进省域之间人才顺畅流动,激发创新活力‌。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人才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河南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人才在省域之间的顺畅流动不仅能够缓解河南本地的就业压力,也能为周边省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中部省域的人才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河南高等教育助推中部区域省际合作的困境

优质高等教育稀缺‌。过去十年,河南新增45所高校,增量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全国高校名单,河南拥有174 所,排在全国首位,但“双一流”高校仅2所,将近三分之二为专科院校,冠名“大学”的公办本科高校仅占全省高校数量的6.9%,与江苏省1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8个“世界一流学科”对照,差距显著,与同属中西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数量明显处于全国落后位置。作为人口大省,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数量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省际合作中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行政壁垒与利益博弈。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涉及多方利益,这使得合作过程变得复杂。如,许多跨省合作项目由于审批程序繁琐,往往在推进过程中受阻。并且,中部各省份在高等教育资源、科研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这种行政壁垒对合作的制约,严重影响了省际合作的顺利开展,使合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各省份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作机制不健全。高校间的合作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省际合作的重要因素。目前,中部地区高校间的合作多停留在合同签署、协议发布等表层层次,缺乏深入的合作机制和长效机制,科研合作项目也多以短期合作为主,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平台,导致高校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促进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助推中部区域省际合作

建立中部省际高等教育合作协调机制。鉴于省际利益协调的复杂性,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中部地区有必要建立高等教育合作协调机制,可由河南省牵头,联合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等省份的高校,成立“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共同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召开会议,召集各省教育厅长、高校校长等商讨合作事宜,解决合作中的问题。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可以确保合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为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协同。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线上资源共享平台,该平台可以集聚六省的精品课程,让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网络学习到其他省份高校的优质课程,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图书资源、科研设备共享等。通过数字化赋能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完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河南高等教育在促进中部省域合作中,完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激发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还能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如,在跨省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若某个项目因市场变化或技术难题导致失败,风险共担机制可以为各方提供解决方法,避免纠纷。由此,通过完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能够降低合作风险,提高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让各省份高校在合作过程中更加安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河南高等教育促进中部省际合作,既是破解自身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合作机制、聚焦产业需求,不仅能实现我省教育能级的跃迁,更能为中部崛起提供持久动能。这一过程中,需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范式,最终为新时代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支撑。(任玥姗,河南体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建立健全中部区域内省际合作机制研究”(2024JC074)、202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高等教育支撑河南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的运行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242400411118)的阶段研究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