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正加速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为数字赋能乡村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正加速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新时期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为数字赋能乡村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我省应以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聚焦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意蕴
(一)数字乡村建设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
数字乡村建设以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赋能农村地区为核心,通过构建覆盖广泛、性能优越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间数字资源的有效均衡分配,优化信息要素的流动性与可及性。通过整合在线教育与远程医疗等优质数字化服务资源,打破空间限制对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显著提升乡村区域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能力。此外,系统化的数字技能培训进一步强化乡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实现从“数字触达”到“数字赋能”的深度转型。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城乡数字鸿沟弥合的核心驱动,也是城乡协调发展与数字公平的重要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数字化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数字乡村建设是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的重要路径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整合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推动了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向新型智能化治理模式的转型,使得“人在外、地可管、事可控”的治理目标成为现实,有效缓解了因人地分离造成的治理困境。同时,数字平台与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极大提升了治理透明度与响应速度,有效破解了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难题。另外,数字化手段强化了政府与乡村居民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增强了公众参与感和治理的民主性,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然选择
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为现代化农业供应链的构建注入了新动能,更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全面赋能,在种植、养殖及加工等关键环节深度融合,重塑农业生产模式和产业链条。一方面,通过数字农业、智慧养殖和智能加工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资源的精准投放和全链条的高效衔接,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共享,形成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周期管理体系,有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乡村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农业产业链的运行逻辑。以大数据驱动供需精准匹配,将传统的“生产导向”模式转向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消费导向”模式,不仅满足现代消费市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还显著缩短了生产到消费的路径,优化了流通环节,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一转型不仅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升级,更助力乡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河南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与难题
(一)基础设施亟待升级优化
河南部分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显不足,尤其在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域,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且传输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的高效通信需求。同时,部分乡村地区存在电力保障不足和基础设施老化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智能终端的稳定运行,还制约了数字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此,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均衡化布局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资金支持存在结构性瓶颈
数字乡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涵盖网络优化、设备采购、平台开发及长期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而部分乡村财政能力有限,难以满足这些多元化需求。一些项目可能因资金不足而出现推进缓慢、成效不显著的问题。此外,数字乡村建设涉及多部门协作,但现有资源整合和资金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可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分配失衡。
(三)数据整合与管理有待提升
数字乡村治理涉及土地管理、乡村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和金融支持等多领域,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平台,缺乏统一标准和高效的整合机制,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此外,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部分信息采集仍依赖传统方式,效率较低,进一步影响治理的精准性。与此同时,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在现阶段乡村治理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如何在提升数据整合效率的同时实现信息安全的全链条防护,已成为数字乡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
(四)应用场景开发不够全面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远程监控等领域,应用场景的广度与深度尚未充分拓展。例如,智慧农业、乡村智慧医疗、教育均衡化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模式和规范化推广路径。一些乡村尝试部署智慧农业系统,但因技术配套、专业人才缺乏及成本较高,未能充分实现预期成效。未来需进一步结合河南省情,加强数字乡村场景的研发力度,推动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的创新动能。
三、推进河南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夯实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覆盖的乡村网络体系。应以加快高效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重点,优先覆盖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景区及物流枢纽等核心区域,保障数字网络的稳定性和广泛性。同时,完善农村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农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此外,还需搭建乡村数字公共服务平台,整合政务、医疗、教育资源,实现一站式便捷服务。为推动数字化终端设备在农村的普及,可探索通过补贴方式降低农民获取智能设备的门槛,进而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发展基础。
(二)加速农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层次变革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关键路径之一。我省可以通过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如精准施肥、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等,助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同时,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设备建立数字农田监控体系,为农田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除此之外,构建农业数字产业链也尤为重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提升品牌竞争力,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河南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扩大市场影响力。这一系列措施将推动河南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全面迈进。
(三)深化农村治理数字赋能,构建精准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数字化技术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河南应搭建统一的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将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问题的快速识别与高效响应。例如,可以利用智能监控设备开展环境保护和人口动态监测工作,打造“平安乡村”。在治理模式创新方面,应推广“智慧村庄”理念,推动村民通过数字工具参与治理决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此外,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还能够优化农村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式,大幅提升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
(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乡村经济结构的迭代升级
在河南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培育数字乡村新业态可以激发乡村经济的潜在动力。以直播电商和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型营销模式,将为河南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此外,应推动智慧旅游与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开发数字博物馆、虚拟导览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为乡村旅游赋予新的吸引力。通过设立乡村数字创新创业园,吸引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能够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这种新业态的打造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增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加强数字素养普及,提升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数字素养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数字技术的普及只有与人群素养的提升同步推进,才能真正释放其潜力。因此,应围绕不同群体开展分层次的数字教育,例如为村干部和农村企业家提供现代管理工具和智能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其决策效率与技术应用能力;为普通村民尤其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普及基础数字技能,缩小“数字鸿沟”;为农村青少年打造数字科技启蒙课程,培养未来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同时,应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通过高校实践、企业培训和公益项目共同打造农村数字教育体系,使乡村居民全面具备适应数字社会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六)健全多元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推进
为确保数字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应构建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需制定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专项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多维激励措施,广泛吸引企业与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格局。设立专项发展基金,聚焦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化治理等战略性重点领域,科学配置各类资源,实现资金使用效能的最大化。此外,应构建精细化的项目监管与动态评估机制,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及时优化政策导向,确保资金流向精准与资源分配的高效,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持续性、系统性的财政支持。
总之,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深度融合为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释放数字技术在乡村建设中的赋能效应,构筑信息畅达、治理高效、产业协同的现代化数字乡村范式。此举不仅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也将为数字乡村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贡献独特的河南方案。(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张秋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