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05-09 10:45:1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变量,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优势也就意味着发展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新质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变量,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优势也就意味着发展优势。科技创新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挥着关键角色,必须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切实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人类生产力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每次生产力变革都是由生产工具变革引发的。从“水推磨”的自然动力生产工具,到以燃料为基础的蒸汽动力生产工具,再到以电力为基础的电气动力生产工具,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颠覆性创新,都带来了生产工具的革命性改进,从而引发整个生产力系统的重塑。因此,科技创新直接决定了生产工具的效率水平,并进一步影响生产力其他要素的能效,加速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历史反复证明,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在生产力要素中,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均会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中,作为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标志,生产工具的效率高低在生产力系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发展变化,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起着第一动力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相结合,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改变了生产要素的构成,拓展了国民经济的业态结构,重塑了生产的动力结构,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动力基础。

二、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先进技术供给。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先进科技的强大支撑。必须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围绕支撑重大技术突破,推进变革性研究,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积极进取,强化源头储备。适应大科学时代创新活动的特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产业载体。新质生产力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加快发展具有高产业附加值的产业,是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持和根本保障。必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质量升级。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等技术,加快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加快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开发、装备研制及大规模应用,攻克大规模供需互动、储能和并网关键技术。发展交通、电力、通信、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等领域关键技术大规模应用。促进生命科学、中西医药、生物工程等多领域技术融合,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公共卫生、生殖健康等技术保障能力。

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工业化新模式。新型工业化之“新”,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上。要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加速完成“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行动,促进金融更好地加速科技创新。突出绿色发展,实现绿色科技的不断突破,加强先进绿色科技的应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让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三、全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系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系统,才能真正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的竞相涌现。

巩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更贴近生产一线,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在创新驱动战略视域下,通过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技术研发。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升对中小企业、高校院所的资源、技术、资金支撑能力。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的特征,瞄准所属细分领域加大创新投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以人才驱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需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保障作用。劳动者是生产力的能动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技能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发展通道。必须坚持业绩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要打破论资排辈,让青年科技人才有机会挑大梁、担重任、唱主角。持续优化科研项目管理,减轻科技人才的事务性负担。进而用好用活人才,让每位人才都有机会贡献力量,让优秀人才能够在干事创业中脱颖而出。这样不仅能吸引和保留人才,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激励人才。

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能。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水平,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是“从0到1”的原始突破,而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则是“从1到无穷”的升华演进。要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打通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难点、堵点。完善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法规体系,让科技成果转化有充分的坚实的政策保障。不断拓展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渠道,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方式,推进金融手段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增强企业成果转化动能保驾护航。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强化体制机制的有效供给,不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提升科技规划的导向作用,优化科技任务布局,引领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实现“战略研究—规划部署—任务布局—组织实施”的有效衔接。强化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探索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以科学的评价手段,推进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净化科技创新的学术环境,强化科技界联合惩戒机制,保护原创性科技创新。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有效配置世界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层次。(王春亮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