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更有深度和内涵。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区为邻里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场域。另一方面,邻里文化为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多维视角,拓展学生社区建设新内涵,赋能学生社区建设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提 要
将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更有深度和内涵。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区为邻里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场域。另一方面,邻里文化为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多维视角,拓展学生社区建设新内涵,赋能学生社区建设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学生社区已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交与实践的核心场域,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通过共同生活空间内的互助共享与情感联结,构建和谐共进关系。将邻里文化中的有益元素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工作中,既是高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提升社区育人的实效。
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价值意蕴
高校学生社区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中华民族社会和谐关系建构的传统文化理念,邻里文化以互助伦理、情感联结与共治共享为重要特质,在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对高校学生社区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守正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不能仅聚焦于服务供给和行为规范等传统模式,这样会使社区的育人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将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更有深度和内涵。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区为邻里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场域。另一方面,邻里文化为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多维视角,拓展学生社区建设新内涵,赋能学生社区建设从“有形”向“有效”转变。
高校学生社区协同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邻里文化蕴含“邻里一家”“守望相助”“里仁为美”等有益思想,强调集体利益、关系和谐、公共责任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的塑造对社区内的个体与组织的行为和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引导他们为社区集体的利益和发展作出贡献。当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区的多元主体协同体系仍有待构建,在协同管理和治理效能提升方面还存在不少难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多元主体对社区建设尚未形成充分共识。邻里文化的融入则为高校学生社区协同体系构建提供了价值引导和情感纽带。通过营造互助共享、和谐共进的社区氛围,能够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促进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深度互动与合作。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协同机制,不仅能激发多元主体的内在动力,还能为社区建设提供情感支撑,进而打造具有内生凝聚力的高校学生社区育人共同体,为社区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学生社区思政教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若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容易陷入“貌合神离”的困境。将邻里文化作为社区思政工作的切入点,不仅能为思政教育提供贴近生活的题材和元素,还拓宽了高校学生社区事务工作的路径。充分挖掘邻里文化中的育人资源,通过社区楼宇的空间建构、社区公约的协商制定、邻里互助的日常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可触可感的社区生活场景。这种生活化的教育路径既保留了润物无声的育人特点,又构建起生活即教育的育人新生态,学生在社区生活中实现价值认知的深化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助力学生社区思政教育从理念倡导向知行合一转化。
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路径
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系统布局。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邻里文化融入需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框架。高校应明确邻里文化在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定位与目标,结合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将其纳入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规划中。通过深入调查、集体研讨,制定《学生社区邻里文化建设方案》等制度文件,细化邻里文化在社区治理、管理服务、文化建设、空间设计等方面的实施路径与评价标准,并建立动态评估与反馈机制,确保邻里文化融入的系统性与适配性,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邻里式社区建设体系。
融入多元协同队伍建设。邻里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社区建设,多元协同既是目标追求,也是重要支撑。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把党建工作与学生社区建设相结合,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或党团联合工作站,统筹协调校内外资源推动邻里文化建设,打造党建网格联络员、社区管委会、邻里朋辈互助社等多元协同社区德育共同体。明确学院教师、管理干部、思政工作队伍、后勤保障人员和优秀学生骨干为共同体成员,针对性加强邻里文化意识培养。多元主体间以互助、沟通、和谐与发展的共同价值观念为牵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关系重构,强化有效联动,打破边界融合,推动实践同频,为学生社区的建设发展和邻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与服务保障。
融入文化育人品牌塑造。特色活动是高校学生社区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邻里文化融入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发力点。高校应积极探索挖掘邻里文化中的育人资源,打造具有学生社区特色的“邻里+”文化育人品牌矩阵。实践中,文化育人工作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有层次地开展。例如,在氛围营造上注重情感联结,开展“邻里趣谈”社区茶话会系列活动,师生齐聚社区,像家人一般平等交流,共话美好社区建设;在实践服务上强调知行合一,成立“邻里先锋”志愿服务队,引导师生面向社区提供订单式常态化志愿服务,在社区具体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引领上聚焦价值认同,开设“邻里开讲啦”社区思政课堂,依托德育共同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社区生活和个人成长,让学生在社区中上好有共鸣、能共情的思政课,打通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是深圳大学学生工作品牌项目“‘家文化’在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与探析”(编号为22XSY09)的研究成果,曾获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深圳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邓琳: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浩: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