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投资和消费是相互促进的

2023-02-13 09:01:38 来源:北京日报

[摘要] 从金融市场上来看,最近有一些积极的反应,这表明市场对2023年的预期明显在改善,经济修复预期比较显著。

  从金融市场上来看,最近有一些积极的反应,这表明市场对2023年的预期明显在改善,经济修复预期比较显著。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对中国经济恢复的信心也比较强,国外的聪明钱也持续流入。我对GDP增速预测相对乐观,认为5%的增速肯定能够达到,并且通过努力,我们有可能争取到比5%更高一些的增速。从结构上来看,2023年的内需比较强,外需相对较弱,出口方面可能会经历一个下调的过程。这里我关注一个主要的问题,2023年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还是靠消费?这是最近讨论比较多的问题。我倾向于要靠消费,靠提振消费者信心来扩大内需。

  在投资方面,第一个支柱是基建投资,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已经相当强劲,在政策的支撑下,名义增速达到了10%左右。在这个基础上,2023年还要以更大的力度来支撑,才能让基建增速稳定或提高,从这一点来看难度是比较大的。第二个支柱是房地产投资,今年房地产行业的表现可能是强政策弱表现,难以重回到经济增长的引擎地位。第三个支柱是制造业投资,2022年全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总体比2021年下降1.9个百分点,这说明对工业制造业来说存在一定的产能闲置。分行业看,产能利用率上升或比较稳定的行业都属于上游的矿采选业、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大宗商品行业,对应到地理空间上我们也看到,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的财政状况相对好一些。所以从工业行业细分来看,剔除掉上游的矿采选业、石油天然气行业,剩下的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会更高,降幅应该是明显大于2个百分点,这些行业在此前受到的冲击更大。总体来看,制造业投资在2023年能否走强,有这样两个不利因素:一是目前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二是从出口来看,外部市场需求不太乐观。制造业投资的发展接下来将取决于消费反弹以及基建、地产行业的表现。所以,制造业投资在2022年表现比较强、基数比较高的情况下,会得到内需反弹的支撑,但因为外需的减弱和当前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因素,也同样面临压力。

  在消费方面,消费需求在2022年受到一些抑制,表现比较弱,甚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低的基数下,2023年消费反弹值得期待,消费很可能成为2023年经济恢复的主要拉动力量。但目前消费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压力。收入信心和就业情况是决定消费的最直接因素。

  我们需要认识到,信心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这是需要政策干预、提振信心的理论基础。通常来讲市场失灵有很多种情况,其中就包括外部性。而市场信心也有外部性,同时也是一种公共产品。作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企业,都很难影响整体宏观经济的信心,只有政府才能改变市场信心或者进一步激发市场的信心。与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都明显更大,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2023年的内需修复和经济增长值得期待。

  当前,关于2023年经济靠投资还是靠消费,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要靠消费,要刺激消费者信心。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消费不能提高供给潜在增长率,要靠投资增加要素投入或技术进步才能提高潜在增速。事实上,消费和投资是具有一致性的,我们不能把这两者割裂、完全对立来看。特别要看到,消费、投资也是相互促进的,具有更强的一致性。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当前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过程就是扩大消费、扩大内需的过程。所以,消费是一个最终目标,投资增长最后都是为消费来服务的。当然,消费需求得到改善,必须要有供给方面的改善才能够得以持续。

  在分析国民经济循环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提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其中断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如果消费不行,生产再多只会造成库存,造成产能利用率下降。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出现产能利用率下降的问题,现在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如何激发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当前的主要挑战。

  消费和投资也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强化,比如刺激新能源车的消费可以同时让新能源车生产企业的预期改善、投资增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政策一定要时间上前置、力度上给足,在经济重启的第一时间,要把市场信心的第一把火点燃起来,推动良性循环。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