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没有特色化、可持续的乡村产业,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中央深改委第24次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没有特色化、可持续的乡村产业,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中央深改委第24次会议上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薄弱,无法满足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尽管目前情况持续好转,但乡村区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主要症结在于提供乡村金融服务成本高,面临的违约风险大,而乡村区域能承受的融资利率有限,市场化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动力不足。乡村普惠金融,已成为市场失灵的典型领域,传统金融模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数字普惠金融运用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快速覆盖客户,边际成本低,能在政策性金融支持下以较低利率持续向乡村区域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鉴于此,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以政策性金融为引导、金融机构自担风险进行市场化经营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运营体系,支撑乡村产业长远发展。乡村业户规模小,现金流和预期收益不稳定,抵质押物缺乏,信用风险大;地域分散,服务成本高。传统银行为追求利润往往将农村地区的低息存款,投放到发达城市、大型企业或国资企业,导致乡村地区金融资源不足、融资难融资贵。这就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性金融资源,如支农支小再贷款计划、国家开发性政策性中长期信贷、省级农业融资担保支持、农业保险补贴、乡村振兴基金等,扩大乡村普惠金融的投放规模,允许各金融机构获得合理利润并自担风险,激励其运用数字化工具覆盖广大乡村,推动乡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开展,最终形成以数字科技为依托、政策性专项金融资源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
二是以数字化构建乡村普惠金融的风险分担和容错机制,让各金融运营机构敢贷愿投,提振乡村产业活力。一方面,谋划建立省级乡村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产权交易平台,运用智能化、网络化的数据信息技术,坚持“政策性、独立性、专注性”原则,将产业转移园区、农村集体林权、水面承包权、设施农业、大型农机设备、收费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交易流转,发挥其抵押质押担保功能,提升山水林湖草等资源的经济价值,解决乡村抵押质押物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对新型产业进行业户软信息数字化评价应用,如产业转移园区的外协加工、新农人返乡创业的品牌电商、乡村农场、户外文旅等新兴产业,不单纯以抵押质押担保来衡量业户,而是重点以农业项目的种养周期、经营周期、经营状况、市场前景以及经营者的品格特征、经营管理能力、诚信记录、家庭构成、日常开销等“软信息”为主,进行风险判断和投贷决策,通过“看人”和“看事”,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
三是聚焦乡村场景,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接地气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让业户能用会用,支持业户生产经营。在传统的乡村资金需求中,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主要从县域金融机构借贷,而传统县域金融机构却以放贷金额和抵押质押品控制信用风险,因金融理念与信息技术限制,无法深入乡村产业的具体场景,导致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许多乡村业户的资金需求不能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充分发挥触达范围广、边际成本低、便利快捷的优势,深入乡村产业场景,与乡村业户的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开发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提供经营快贷、产品预购众筹、收费权质押、基金投资等特色服务,让业户能用会用,盘活其经营资源,推动其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是建设乡村社区数字化网格信用体系,防范信用违约风险,让数字普惠金融能持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过往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常因信用风险难以控制而不可持续。在现代乡村文明建设中,以现代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为基础,推行乡村社会的网格化诚信管理。以村民小组和合作社等最小化的农村生产生活单元为基础网格,分门别类总结乡村从业者个人的行为和信用特征,网格内共享信用信息。建立乡村社群网络信用体系,打造乡村社区的社交网络信用平台,将此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项任务。在网格化诚信管理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建设子单元,归集乡村社群网络信用数据,对信用评价高、诚信履约记录好的从业者,建立白名单,在其乡村业务经营上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性贷款支持,实实在在引导乡村业户正确使用信用,形成“成体系、可穿透、授权供查询”的乡村社区数字网络信用体系。
五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配套开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使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落地生根,持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着手数字乡村标准化研究设计,加强农村宽带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升级;开展集成金融、电商、物流等综合功能的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加强乡村业户的数字网络使用技能普及培训,推动“互联网+政银企服务”平台向乡村延伸覆盖。另一方面,要完善乡村普惠金融监管政策,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打击非法集资、金融电信诈骗、网络高利贷、套路贷,推动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营造数字普惠金融下沉乡村的良好法规环境。通过推动乡村数字化的硬件、人文和法规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用数字化推动金融普惠化,以金融普惠化高质量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分别系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和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