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助力科教兴省战略

2022-04-26 10:00:0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明确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第一轮建设。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升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向同行,实现由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划时代性跨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中国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我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对于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首位战略”实施,同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一流学科建设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明确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第一轮建设。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升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

2022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新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新一轮建设正式启动,更加突出“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双一流”战略的实施,为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一流学科建设成为地方高水平大学争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吸引优秀高等教育人才、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经。2021年9月,河南启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十大战略”,“十大战略”集中体现了“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河南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作为“十大战略”的首位战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我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以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坚持省域统筹、分类建设,加快推进我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打造高等教育“双航母”,建好“双一流”高校预备队,推动学科实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办学层次,进而助力我省“首位战略”实施,意义十分重大。

二、河南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横向比较,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推动我省一流学科建设再上台阶。

(一)河南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现状

2015年11月,我省出台了《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建立类别清晰、结构合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018年9月,我省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体制机制创新和外部资源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障。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也制定了具体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全力加强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过三年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顺利完成了一期建设任务,且在全国高校的排名位次有所提升。

在加强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的同时,我省积极实施高校分类发展的建设战略。在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建设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我省启动了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程。目前,根据《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我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分为以下几个类别(见表1):“双一流”建设高校(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技术类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

(二)河南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纵向比较,我省一流学科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横向比较,在数量结构、经费支持、队伍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双一流”高校及学科数量偏少并且结构不合理。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共有710个学科进入A类,而我省只有1个A类学科,并且是A-,学科水平与大部分省市差距明显,缺乏竞争力。在今年初公布的第二期“双一流”建设计划中,河南依然只有郑大、河大2所高校入选,“一流学科”数量依然偏少,仍只有郑大的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以及河大的生物学4个学科。我省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的高校和“一流学科”数量在全国位居下游水平。与新疆持平,仅排在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青海、西藏6省区之前。我省传统的特色优势学科如河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河南大学的教育学、河南工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未入选“双一流”计划。

二是财政经费严重不足。学科建设需要人才团队、学科平台和仪器设备等条件支撑,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由于没有部属高校,中央财政对我省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省级财政重点支持郑大、河大,对特色骨干大学、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经费支持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一流学科建设的突出问题。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乏力。在“双一流”建设导致人才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受区域经济状况和学科发展平台等现实性因素的影响,我省高校高水平的学科人才引进困难、外流严重,学科人才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从而难以达到支撑“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

四是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人才管理政策、职称评审政策、薪酬待遇政策、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以及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甚至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一流学科建设。

三、加强河南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破解难题,着力加快我省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和推动一流学科结构布局优化。

(一)加强党对高校和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

坚持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但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一件件具体的事务。要推动这一项项方案和工作落实落细,必须要有一流的富有战斗力的领导团队。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二)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激发高校学科建设的内生活力

省级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为我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优质管理服务。进一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制度,赋予高校更大人事自主权。改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制度环境,简政放权,提高效率,畅通“绿色”通道。改革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制度,赋予高校和学科团队以及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简化经费报销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进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突出成果和绩效导向,提升科研人员和学科团队的收入水平。

各高校应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完善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确保章程落实到位。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完善学校、学部和基层学术委员会三级学术管理架构,发挥学术民主,提供科学决策,促进学风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管办分离、依法办学、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激励政策,从经费补贴、人员投入、师资建设、资源投入、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一流学科建设充足的支持。同时,应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二级学院和学科点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和学科团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主体性保障。 

(三)优化学科结构,强化交流与合作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期内,要进一步优化我省一流学科的结构,强化我省作物学、安全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优势,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打造“双航母”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培育更多优势学科入围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对特色骨干大学及学科建设高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建好“双一流”预备队。从9所特色骨干建设高校中选择河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并遴选打造11个优势特色突出的一流创建学科(见表2),对其重点支持,快速提升综合实力,为将来我省入选新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建好预备队。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在强化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等优势学科基础上,加大对基础学科、社会科学和潜力学科的投入力度,使学科发展更加平衡。此外,加强开放办学,扩大对外交流,加大省际间乃至国际间学科建设的合作力度。注重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国际高水平的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际知名专家为高校特聘教授,推荐各高校的高水平学者到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任职,提升我省高校总体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四)政府统筹管理,提高资源投入力度和精准性

进一步加大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力度,持续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整合省内高校学科团队和平台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优化统筹管理,强调“政府主导,高校自主”,加大对优势学科支持力度,提高资源投入精准性。推动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逐步放权于高校,让资源投入更倾向于学科优势、学科特色。集合“双一流”目标要求,以绩效为杠杆,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采取“先建设,后拨款”的方式,规范投入和反馈机制。

此外,高校要打破对外壁垒,促进一流学科建设主体多元化。学科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校与不同主体交流和合作,高校必须走出去,吸收更多更先进的能量,打破壁垒,才能走向真正的一流。因此,可借鉴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部分高校的经验,实现高校投资方多元化,扩大社会办学力量的影响,降低政府和高校的资金压力;同时,增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让学科建设成果能够直接连通社会、社会共享。(郭现军,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俊,许昌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科长)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ZT48]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