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01-20 17:25:3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十大战略”之一专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五项重点任务,为新征程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必将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十大战略”之一专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等五项重点任务,为新征程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必将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深刻认识河南全面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近年来,全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夏粮总产、单产均居全国第一,秋粮虽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仍实现粮食总产13088亿斤,连续5年超13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加快推动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居全国第二,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现代畜牧业全国领先,花生产量占全国1/4,瓜果菜茶、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居全国前列。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创建“美丽乡村”9200个。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我省作为全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示范省,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正在持续深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57万家,居全国第二位,农业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7186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8元,增速连续9年高于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也比较突出。农业种植结构不够合理,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科技支撑力还不够强;产业融合度、链式发展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多数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较短、带农水平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仅占20%。农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现代化集成装备设施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1/5;乡村建设比较滞后,一些村庄的环境干净整洁问题没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增收任务依然艰巨。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生产体系加速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经营体系加速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产业体系加速向全链条全循环转变。农村进入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格局重塑新阶段,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建设,乡村日益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城乡人员双向流动格局加快形成,农民需求更加多样化,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和能力不断提高。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三农”工作将得到国家更多支持,特别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安排部署,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能。

二、准确把握河南全面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明确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锚定“两个确保”和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今后五年“三农”领域要努力实现“五个明显提高”“五个走在前列”。一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打造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以上。四是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酸花生等优质产品占比大幅提升,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绿色食品发展到3500个以上,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1500个以上。五是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交通、供水、信息网络等生活设施便利化和城乡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六是在提升粮食核心竞争力上走在全国前列。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4000亿元以上,农业设施装备和现代种业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豫麦”品牌叫响全国。七是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全国领先,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走在全国前列。脱贫地区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两类人群”稳定脱贫水平力争在全国前列,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九是在乡村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农村公路、电网、信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十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城镇化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更多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农村改革经验。

锚定“两个确保”和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山”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布局。“一区”,即建设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好784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带”,即建设沿黄和南水北调干渠(含水源地)沿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推动农业农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山”,即建设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特色产业优势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三、扎实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也是发展的巨大潜力。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坚决贯彻省委决策部署,一步一步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撑。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一是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二是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8700万亩。三是建设现代种业强省。出台《河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龙头种企培育、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努力培育2家以上主板上市企业。四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中原农谷”,建设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用3—5年时间创建60个以上数字乡村示范县,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强省。构建生猪全产业链,稳定生猪产能,建设全国第一生猪产业强省。推进“秸秆换肉换奶”,做大肉牛奶牛产业,打造50个牛羊养殖大县,建成4个百亿级牛羊产业集群,打造2个百亿级、2个50亿级家禽产业集群。二是培育“五十百”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推行“群链长制”“盟会长制”,培育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重点食品产业集群,打造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围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百家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三是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推动2个国家级和13个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品牌目录管理,培育“豫农优品”整体品牌。四是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创建80个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谋划开展省级示范区创建。加快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创建中国(漯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产业发展十大行动,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三是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建立帮扶台账,限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一是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制度,到2025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二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好乡村建设行动13个方案,加快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帮助受灾群众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长效化管护机制。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深入开展“千万工程”示范创建,抓好“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建设,带动引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

(五)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到2025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0%以上。稳慎推进5个县(市、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二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万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行动,推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突出抓好53个脱贫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脱贫地区农民收入追赶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到2025年全省农民合作社达到21万家、家庭农场达到30万家。推动建立供销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有效融合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效对接千变万化的市场。(宋虎振 作者系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摘自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学习辅导百问)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