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实地检验脱贫攻坚战的进展和成效。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必须答好这张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实地检验脱贫攻坚战的进展和成效。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必须答好这张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卷”。习近平总书记再回三秦大地,为冲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在这张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上,不仅书写着各级党组织履职尽责、不辱使命的工作日志,也彰显着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力军、先锋队作用。依靠着广大群众参与脱贫的内生动力,基于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合力,我们奏响了脱贫攻坚的最强音。促造血、稳就业,守护脱贫成果,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就越要在思想上“绷紧弦”,在行动上“拉满弓”,决不停顿、决不大意、决不放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顶梁柱”,领导干部要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上,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去,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以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兑现向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秦大地时被热议的“五级书记”同框照片,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也是各级书记投身扶贫的“生活照”。
民生工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两不愁三保障”是检验脱贫的硬指标,现在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了,但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必须围绕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加大易地扶贫、就业扶贫的扶持力度。当前,要坚持不懈加强产业、就业等帮扶,拓宽增收渠道,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解除贫困群众后顾之忧。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鼓励企业更多招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多措并举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当前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抓手。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更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教育扶贫,破思想禁锢、造脱贫根基,启民智民心、生脱贫茎叶,激创新之举、洒脱贫雨露。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切实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要重视贫困人口子女教育,确保他们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真正通过教育让贫困人口子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产业扶贫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攻坚克难,必须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多维扶贫的大格局;要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扶贫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基地等带贫主体,提高带贫覆盖面和带贫能力;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由“输血”转向“造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切实用好产业扶贫这把“利器”,确保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的承诺,不仅仅是总书记发出的脱贫攻坚总攻动员令,更开启了新生活“赶考”的全新征程。
(作者:袁秀,系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