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文明交流互鉴为加强合作提供强大支撑

2019-04-24 11:11:33 来源:经济日报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纵观人类历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不同国家和民族加强合作提供了强大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让合作更加包容,让合作基础更加坚实。

  “一带一路”搭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古丝绸之路书写了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明形态交流互鉴、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早在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远在东亚的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大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丝绸、茶叶等产品源源西进之时,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器皿及宗教、文化、艺术等也不断传入中国。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明朝初期郑和七下西洋,遍访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互学互鉴。中国造纸、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方便了不同文明远距离、大规模传播与交流,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发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国”。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中国热”。中西文化在传播交流中相互汲取对方可取之处,不断促进各自文明繁荣进步。

  “一带一路”织就不同文明交流沟通的纽带。“一带一路”建设根植历史,面向未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明各有独特之处,都拥有各自灿烂辉煌的历史,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从历史到当下,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各国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熠熠生辉。中华文明既讲求参差多态、各美其美,又注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带一路”传承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历史基因,提倡文明的交流互鉴,以民心相通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平等包容精神对待每一种文明,使不同文明共存互鉴,才能保持“美美与共”,避免文明冲突,从而增强合作动力,减少建设阻力,实现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多国家纷纷探寻古丝绸之路与本国难以割舍的联系,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展开。事实胜于雄辩,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宗教复杂,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各异,但中国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不输出“中国模式”,倡导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共生共荣。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在“一带一路”建设画好“工笔画”、实现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加强不同文明对话与人文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让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走一条不同文明共存互鉴之路。

  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实现“民心相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与经贸相比,人文交流更能促进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民心相通有利于从根本上增进国家间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伴随当今全球化曲折前行,虽然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道路、制度选择上存在分歧,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是民心所向,文化融通仍是大势所趋。平等与尊重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傲慢与偏见是文化融通的最大障碍,也是文明冲突的根源。“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也是思想、文化融通的大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这些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广泛领域,通过多元主体,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图书展、体育赛事、智库对话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项目。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进一步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和民意基础。

  实现“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同”与“通”,最终达到民心相通。通过密切人文交流,加强文化、教育、影视、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能够筑牢民心相通工程。如果说经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硬支撑”,人文交流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软支撑”。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则助力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对涵养共建“一带一路”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文交流消弭文化隔阂,促进民心相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也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目的所在。这些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科教文卫等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合作务实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同古代丝绸之路在繁荣经济、深化友谊、文明互鉴取得的成就彪炳史册一样,当今共建“一带一路”在帮助落后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各国人文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求和谐、重道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对外交往的鲜明底色。中国人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努力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义利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多边主义,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鉴、人类命运与共的美好图景。

  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正能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各国多维度、多层面合作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惠及世界各国的红利不断凸显。不限制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不唱独角戏,更不搞一言堂,这样的理念和思维,正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实现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要解答的重大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发展平台上,各国根据自主自愿、平等互助和合作共赢的原则,自主决定如何参与并为共同利益规范自身行为,相互尊重彼此主权和文化传统,在共商共建共享、互助互利中携手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襄“一带一路”建设盛举,深化文化交融、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执笔:柴尚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