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解“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历程,可以从政党理论自觉、理论创立的内在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六个必须坚持”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在二十大上得以系统阐述和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
理解“六个必须坚持”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历程,可以从政党理论自觉、理论创立的内在需求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进阶
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视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我党在理论创新上做到了理论自觉的进阶,从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到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理论创新提升到新的境界和水平。
(一)重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历史上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而,这些理论成果又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取得了接续的成功。作为一个在理论创新方面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
在履行理论创新的职责中,我党既坚持传统要求,又着眼新的历史条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新认识。
首先,在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探索方面,明确了这一传统要求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其一,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2】的作用;其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3】也就是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处于历史主动地位具有根本性意义;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理论创新的中心和主体。其一,“……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4】“……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5】从聚焦正在做的中心工作中进行理论创新,不偏离现实实践主题;其二,有鲜明的主体意识。“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6】其中蕴含着以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解答中国问题和人类问题的强烈要求。
(二)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
在履行理论创新的职责中,对理论创新的认知进阶到更高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7】其中,在强调“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辨证统一”后,明确提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强调使两者提升相互作用,进入“良性互动”状态,这反映出我党对理论创新过程的机理有了进一步的更精确的认识。这一认识有助于推动和加快理论的创新进程。
首先,提升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相互作用。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思维看,实践创新是先于并决定理论创新的,理论创新是总结经验、理论性认知、逻辑思维的体系化成熟化的表达过程,处于“认识”后半程,形成后,对实践探索起着指导作用。当实践创新出现,可不是一般状态或普通意义的“实践”,是指向性目标性基础性意义极强的事物或行为得以出现,不以事实结果是否已经成功为标准;而理论创新并不会随着实践创新的出现而出现,这需要有关部门做大量的相关工作和艰苦的理论工作,才能抓住实践创新的进程引领,提升两者的一般的松散的相互作用达到并保持在“良性互动”状态。
其次,推动理论创新提升到新的境界和水平。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讲“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时指出,“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8】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成果”【9】;2022年1月,面对当前和今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并且“提出了大量亟待解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10】。从十八大到十九大再到二十大,这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尊重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实践的表现,正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自信展示。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其作为“哲学”层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以下三点:其一,在一个思想理论的逻辑体系里面,是与具体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区别的;其二,在不同的思想理论相互区别时,在哲学的科学层面上是不同于其他的思想理论的;其三,哲学科学层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其在一个思想理论逻辑体系里的地位具有根本性和统辖性,因而在指导实践探索时最具有普遍地指导作用,在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时最具有深厚的支持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需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六个必须坚持”是对其理论内部具体领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集成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出的哲学概括,是进一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程来看,呈现出开放的,体系化和学理化三个主要阶段性特点。十八大之后,面对领导我国建设和发展的现实,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接续历史进行伟大创造的选择,也是对全国各族人民负责任的政治选择。领导我国建设和发展,首先要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工作上的战略部署,例如,经济方面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方面提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奋斗目标等。各个领域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和新的思想观点。
到十九大时,在十九大报告第一大板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进行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等理论命题、概念;第二大板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三大板块是党的建设。十九大报告围绕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首要主题,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方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回答。十九大报告概括并提炼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作了概括。通过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成了理论的体系化概括过程,形成了理论的系统框架,具有了清晰完整的思想逻辑。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十九大上完成了提出和写入党章的进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11】十九大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体系保持体系的开放。例如,2022年1月11日,在党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注重运用党史基本著作成果和党史届学术研究成熟成果,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论断新表述”时举例指出,“将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拓展为‘十个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列为第一个‘明确’;增加了第七个‘明确’……第十个‘明确’……,此外,第二个‘明确’,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述;第三个‘明确’,增加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表述;”【12】这段举例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呈现了理论的开放和发展;也表明了理论体系的思想逻辑得以深化,明确了思想理论逻辑体系深化以及学理化的具体做法——运用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新论断新表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理论体系和理论观点上继续丰富和发展。在理论体系上,对理论主题时代课题战略举措上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进一步体系化;在深化理论思想的逻辑上,揭示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厚植理论体系的道理学理哲理,严密理论体系的逻辑,提出了“两个结合” “六个必须坚持”。从理论思想逻辑严密的角度看,“六个必须坚持”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和发展,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行了集成和升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中形成的哲学智慧成果。“六个必须坚持”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13】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
(二)深化理论视野
从“六个必须坚持”提出历程的角度看,作为哲学世界观,其理论前瞻性和科学性彻底性,较多的来自于对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运用,其中特色鲜明的一种方式就是深化理论视野。
深化理论视野,是运用理论观点切入现实问题形成清晰观点的过程。例如,通过深化理论视野分析并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14】;那么,这个时代怎么了,为什么发生变化,方向在哪里?依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两个必然”的科学观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提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
深化理论视野,可以使理论对规律的揭示更加透彻,从而更加有力地指导实践。例如,通过拓宽深化对世界现代化历史的认识,得出有现代化的人类历史以来,每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是不同的,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也是不相同的,中国已经走过的现代化道路是取得了成功的。结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观点。
深化理论视野,可以使理论判断更清晰明确,进而以明确观点增强奋斗的信心。例如,“两个大局”的理论观点,不仅仅是对形势的描述,不仅是在讲“怎么看”,更讲明了“怎么办”。在两个大局中,中国遇到的压力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怎么办?我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途径和力量源泉在哪里?依据劳动创造财富,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结合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国家制度条件,秉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选择继续延续独立自主立足点的清醒,继续延续以改革开放的方式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共同问题,以初心不改、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念,运用独特的统筹思维,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深化理论视野,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学理基础,推动了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6】
在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得以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精髓有了科学表达,理论成熟有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明确表达。
正确理解和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历程的意义在于,回应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过程以及时间的关注,改变了对理论创新机制的原有观念和片面认知,得到以下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良性互动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作为百年大党,我党做到了理论自信和政治能力相统一,认识世界的理论武装程度和增强改造世界的能力水平相统一。
【作者:杜建芳,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课题编号:2023ZT003】
【1】《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11页。
【2】【11】《辨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1页;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
【4】《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求是》杂志2019年第7期;
【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求是》杂志2021年第8期;
【6】【8】《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30页、第219页;
【7】《辨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31页;
【9】《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9页;
【10】【12】【13】《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2022年1月11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13期;
【14】《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同志《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86页;
【1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5页;
【1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杂志202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