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2024-01-18 23:24:5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出了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创新。

2021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出了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理论创新。这个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还是一个勇于坚持理论创新,不断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政党。2022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并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和“六个必须坚持”这一贯穿在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做到“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要坚持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

“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正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时代发展中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才能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回答好时代之问,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才能用来更好的指导中国实践。

(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来生存和发展的智慧,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是要找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最新理论表达,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两个结合”实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根脉和魂脉的互动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着深厚的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又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有效实现了根脉和魂脉的互动共进。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理论创新的系统方法

“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述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一)“六个必须坚持”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六个必须坚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的时代内涵,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概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丰富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丰富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观点的丰富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发展。“六个必须坚持”体现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既从世界观层面阐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又从方法论层面运用这个根本观点认识、改造世界,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集中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动力、发展图景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科学指引。

(二) “六个必须坚持”是内在统一的严密逻辑体系

“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完整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根本价值、精神特质、理论品格、思维特质、思想方法和担当精神。在运用“六个必须坚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要自觉做到对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把握、贯通运用,自觉以坚持人民至上汲取群众不竭智慧,以坚持自信自立增强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以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和引领时代,以坚持问题导向解答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坚持系统观念把握科学思想体系,以坚持胸怀天下进一步打开理论创新的整体视野格局。

(三)“六个必须坚持”贯穿推动理论创新的全过程

“六个必须坚持”具有高度的实践性,贯穿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全过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就是因为有“六个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的理论指导,使其既有人民情怀,又有胸怀天下的气度,既有问题导向,又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能够及时捕捉并回应时代重大课题。“六个必须坚持”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对重大时代问题哲学反思凝练升华的结果,具有前瞻性思想、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特征。新时代,我们要把“六个必须坚持”做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深入的重要指南,提升党的理论水平、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谱写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新篇章。

三、“体系化、学理化”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具体路径

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一)“体系化、学理化”为创新理论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石

体系化的过程是理论自我丰富、自我拓展的历程,学理化的过程是用理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过程,体现了理论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是理论创新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体系化为理论创新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学理化则在体系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推动新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唯有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方能历久弥新,进而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中迸发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不断用体系化、学理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使之成为指导人民变革现实的强大物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理论创新的“体系化、学理化”,强调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积极回应和持续解答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问题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现理论升华,才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体系化、学理化”是对理想创新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体系化、学理化有助于人们理解理论的逻辑线索和科学依据。体系化充分展现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使其有机联系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为我们把握和理解整个理论提供逻辑线索;学理化要求凸显原理性的科学内涵,呈现出理论形态的自我突破和演绎发展,为我们走进理论深处提供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两个结合”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过程,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并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我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也是从思想观点的提出到逻辑关系的形成,再到体系框架的完善,是一个渐进式的体系化学理化过程。今天,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通过体系化学理化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向更深层次发展,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认识深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体系化、学理化”要注重解决时代课题

体系化、学理化要对实践活动作出全面总结和理性升华。“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回答并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新征程上,我们党既要在实践层面思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针和战略,也要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做好理论指引,对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加以理论概括。体系化、学理化要有全球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体系化、学理化要洞察时代变革,立足我们的本和源、根和魂推动理论创新,从世界百年变局中谋求发展,回答并指导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既深刻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趋势,也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

作者:杨伟民 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杨伟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