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建设生态宜居绿色低碳城市

2023-05-19 16:46:34 来源:河南日报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彭俊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以来,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囿于生态空间缺绿、能源消费偏煤、产业结构偏重、交通运输偏公路的发展特征,河南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牵引,坚持绿色空间、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一体推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推动内涵式发展成为城镇化的重心

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全方位变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动城市朝着“低碳—近零碳—零碳”方向演进,对于我国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引领和示范价值。

2022年,河南城镇化率达到57.07%,与全国的差距从2012年的11.11个百分点缩小至8.15个百分点,城镇化已经进入“量质并重”的新发展阶段。以往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房地产红利”都已经开始显现“拐点”,未来支撑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心是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和内涵发展,更加注重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重构城市竞争新优势,加快推动城市“从失衡到均衡”“从无序到有序”“从扩张到集约”。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面临多项短板

与全国相比,河南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城市生态空间方面,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5.07%,低于海南省(62.1%)、浙江省(61.24%)、四川省(40.26%)、湖北省(31.61%),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排在全国第20位左右。2022年郑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2平方米,与北京、广州等城市还有不小差距。在能源消费方面,煤炭消费占比在2/3以上,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6.3%,并且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2000万吨,到2025年削减至60%以下,到2030年削减至50%以下,统筹能源保供和降耗减碳难度进一步加大。在产业结构方面,2022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5∶49.0.其中第二产业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传统工业仍占据主要地位,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平顶山、安阳、鹤壁、三门峡等资源型城市以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器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规模较小、比重较低。在运输结构方面,全省公路货运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70%左右的物流园区仅具备一种运输方式,运输结构偏公路,破解污染物排放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问题任重道远。

坚持“四绿”一体推进

要坚持绿色空间、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四绿”一体推进,补短板、强弱项,让我们的城市更绿更美更具吸引力。

拓展绿色空间。有研究表明,居民平均收入每增长10%,对城市绿色空间面积的需要就会增长1%。要顺应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增加城市生态空间的有效供给,着力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保障城市生态系统的流动性、稳定性和多样性,推动城市生态系统朝着“生态空间优化—生态指标管控—生态用途调控—生态屏障安全”的优先领域和良性循环方向演进。

发展绿色能源。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有序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供给,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打造一批高水平绿色能源消费示范城市、“零碳新城”和“零碳园区”。充分发挥城市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主战场主引擎作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低碳化改造,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气候适应型和气候智能型城市。

壮大绿色产业。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绿色未来产业,抢占绿色技术制高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数字经济融合互促,切实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培育绿色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培育绿色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推广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绿色消费业态、打造绿色消费引擎,增强绿色消费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设静脉产业园,推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构建碳普惠机制,倡导绿色出行、绿色贸易、绿色餐饮,让绿色低碳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城市与生态文明研究所)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