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能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创新源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200个工匠实验室、实训基地。
“技能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创新源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强力支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以上,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200个工匠实验室、实训基地。
当前河南高技能人才占适龄就业人口的比重偏低,不仅影响城乡居民就业质量、收入水平,而且不能适应科技迅猛发展下涌现出的新产业、新业态等对人才的需求,更深刻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技能河南”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部分劳动者技能提升意愿不强;部分产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重视不够,各类培训机构在培训技能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以及参与各方的“满意率”等都与预期有差距;证书考核认定体系仍待完善,评价对象审核把关不严、评价过程监管不到位;政府的激励政策和措施还没有被社会广泛知晓;配套资金拨付较为迟缓,与实际培训需求有差距,创新举措有待优化。基于此,河南技能人才培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抓实。
坚持政府主导
“技能河南”建设是一项事关河南经济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大力协同推动。人社部门要继续起到牵头抓总、监督引领的作用,有力指导、协调各部门做好工作,教育、财政等部门要通力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参与,持续协同发力。
坚持制度建设
政府层面要出台工作方案,与《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等文件做好对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同性、可操行性。汲取我省和人社部共同推进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成功经验,借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益的制度设计。同时,要针对某些领域细化方案,如适时出台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针对性、系统性文件,逐步使培训管理政策制定走向完善。
坚持市场调配
坚持择优选取培训机构,坚持应培尽培、愿培尽培,坚持科学设置培训项目,坚持丰富完善培训内容。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择优确定机构。培训对象应涵盖所有具备培训条件、有就业技能提升需求的对象。项目选择要立足河南产业转型需求,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立足“一县一品”、突出地方优势和特色,同时跟踪劳动力市场信息,对急需紧缺、需求量大的工种开展高质量培训。除职业技能培训外,还要将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意识、卓越工匠精神等内容纳入培训内容。
坚持目标导向
围绕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总目标,围绕产业、行业需要,覆盖全产业链、职业链、岗位链,坚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对接,提升培训就业服务效能,重点解决“培训目标、培训项目、培训什么人、什么人来培训”等问题。结合“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协同推进,有效解决有业不就、无业可就、就业无门等结构性就业难题,最终收获政府、社会、企业、培训机构、受训者等多方的高“满意率”。在全国就业市场份额及海外劳务输出中,有效提高竞争力。
坚持提高培训管理服务水平
为保护机构和受训者工作积极性及权益,应向有资质的各类培训机构开放展示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定期公布,方便劳动者按需选择、择优施训。对培训取证工作加大巡视巡查力度,严格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培训评价质效。建立动态退出机制,有效解决评价对象审核把关不严、评价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尽最大可能杜绝技能证书管得过松、发得过滥,缺乏“含金量”。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建立针对评价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力促“技能河南”建设健康规范发展。(代洪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