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聚焦疫情防控“迎峰转段”过程中经济运行新形势新特点进行深化研究,制定出台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90条政策措施,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千方百计“保健康”的同时,奋力拼经济、促就业、保民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聚焦疫情防控“迎峰转段”过程中经济运行新形势新特点进行深化研究,制定出台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90条政策措施,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千方百计“保健康”的同时,奋力拼经济、促就业、保民生。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需要全面落实“六个更好统筹”,强化经济运行调节与政策落实协调配合、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同发力,一以贯之推动创新赋能、改革破局、开放聚力,不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推动经济整体好转、行稳致远。
聚焦突出矛盾
持续扩大有效需求
坚持扩内需与稳外需并举,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合力拉动经济提质提速发展。一是激活消费市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因应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调整影响消费的限制性举措,丰富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充分激活消费市场活跃度,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要抢抓“国潮”新消费机遇,在服装服饰、食品饮料、日用消费等领域研发设计一批具有中原IP特色的国潮新品,聚力打造国潮国货河南品牌矩阵。要提振居民服务消费,加大商业消费支持力度,抓好县域商业体系、城市精品商业街区、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载体建设,推动城乡商业业态更新和规模扩量。创新开展“河南人游河南”活动。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特别是针对Z世代、小镇青年、老龄人口等群体消费需求特点,创新发展“宅经济”“夜经济”“首店经济”“银发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抓投资,以“三个一批”活动为抓手,以“双百工程”为牵引,推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着力培育招引一批牵引性、标志性重大项目,支撑带动全省投资稳定增长。针对项目谋划储备不足、建设进展缓慢的突出问题,加快建立完善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熟化、督导服务、要素保障等全周期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在谋项目加快成熟、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投产、投产项目加快达效,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一张图”可视化监测调度平台建设,借助北斗、遥感、大数据等技术,对全省重要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和实时监测调度,确保重要项目统筹协调、高效推进。三是稳定外资外贸。抢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机遇,加大港资、台资、日韩和世界500强精准招引力度,特别是要抓住欧洲产业转移外迁新机遇,启动实施对欧引资专项行动,力争在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实现引资新突破。要用足用好“四路协同”通道优势,着力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机制化、平台化、项目化发展,深化拓展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合作模式,带动豫欧经贸合作全面升级。要把口岸经济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高标准建设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巩固提升郑州航空口岸开放能级,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口岸经济生态圈。要抢抓RCEP市场机遇,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等优惠政策,持续深化与RCEP国家经贸合作。加大外贸企业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助力企业稳生产、抢订单、拓市场。引导企业布局建设海外仓,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
聚焦第一动力
持续壮大产业转型动能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一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聚焦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牵引,以融合推进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建设为龙头,一体化构建省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全链条,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标准化智慧岛复制推广,超前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河南梯队。二是加快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强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科技赋能,推动装备、食品、汽车、轻纺等优势产业迭代升级。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抢抓风口发展机遇,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4个国家级、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集中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经济集群化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推进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建设,推动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三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充分挖掘全省海量数据资源,加快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加强数字场景化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要适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谋划研究中部算力高地政策支持措施,强化与全国算力枢纽和大数据中心集群联动对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聚焦市场主体
持续加大纾困解难力度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最小单元,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者,保住了市场主体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经济大盘。一是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按照“落地有节点、进度有形象、质量可核查”要求,建立完善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特别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90条措施落实跟踪评估机制,强化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尽快尽早释放政策红利。要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常态化开展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适时组织稳经济督导和服务活动,进一步畅通帮扶渠道、收集诉求建议、破解发展难题。二是推动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提升。我省市场主体多而不优、结构失衡等问题依然突出,个体工商户占比较大,规上企业数量占比相对较小。要加大留企、育企、引企、强企力度,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助力市场主体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推动市场主体结构优化、活力增强,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力。三是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特别是要从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最急迫的问题入手,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获得感。要充分发挥评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以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科学优化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深入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精准抓好营商环境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聚焦群众关切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要聚焦重点民生实事,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互促共进。一是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也是稳经济的重要支撑。要落实落细国家和省稳就业各项举措,持续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促进技能就业、技能增收。要聚焦大龄农民工、失业青年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持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聚焦公共服务短板弱项和关键领域,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和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特别是要围绕当前疫情防控平稳转段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大重点药品保供力度,强化医疗卫生资源调配、力量下沉,有力有序做好农村等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三是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要把稳物价放到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落实粮食、成品粮油、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调节机制,有效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物价稳定在合理水平。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胡美林 作者系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