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名片。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使其走向世界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文化与精神媒介,是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的重要路径。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名片。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使其走向世界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文化与精神媒介,是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的重要路径。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和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取得了巨大进展,获得了难得机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为新时代开展黄河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构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了遵循。河南地处黄河流域腹地,在黄河文明中居于中心地位,是黄河文化历史传承的核心承载主体,更应在推动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上展现大担当、大作为。
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国际传播规律把握不准。国际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方面,5G、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正在对国际传播格局进行颠覆式改造。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格局演变、新冠疫情、历史文化、民族冲突和大国竞争等也在加速重塑国际传播生态。在迅猛而深刻的剧变之下,如果对国际传播规律认识不足,将在客观上影响我们对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质变因素、演化路径的准确判断。
中国化时代化国际传播理论匮乏。国际传播理论的非本土化是新时代国际传播实践特别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突破西方传统的话语框架,在世界发展新态势和多样性的发展格局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打造基于共同价值观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理论。
高质量的战略设计不足。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能力,需要高质量的国际传播战略规划与战术设计,既包括思维视野、顶层设计的创新,也涵盖主体、话语、内容与服务、渠道与平台、用户与群体、效果与评价等的创新。
国际传播人才资源稀缺。目前,我省跨文化国际传播后备人才结构较为单一,多为媒体从业人员,缺少专家型人才、外籍人才、多语种人才和其他行业领域的人才,且从业者在国际视野、采编能力、内容策划能力、全媒体协调运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
构建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体系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和时代使命。因此,使黄河文化走向全球,首先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提炼展示黄河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充分体现中国文化观、价值观、发展观,通过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与精神力量。
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要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共通共情化解文明冲突,以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多元文化交流,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传递中国文化“暖实力”。
创新国际传播形式。精准传播是有效表达的前提,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通过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传播黄河文化。研究掌握新媒体传播渠道、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创新内容形式,更好地适应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发展变化。密切关注新技术、新手段的迭代升级,加强技术创新。
拓展国际传播渠道。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协同整合各方面传播资源,优化国际传播整体布局。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打造全媒体矩阵,形成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切实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尤其是专家学者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鼓励其利用国内外重要媒体平台和渠道讲好黄河故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国际舆论朋友圈。重视发挥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作用,继续促进深度交流互鉴。积极发挥海外中资企业的作用,注重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促进与当地民众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筑牢人才成长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因此,必须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着力打造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不断提升全球化视野与全科范围知识背景储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大胆突破,培养国际关系学、国际传播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领域跨学科人才,实现将黄河文化的中国意义传播到国际圈,并被国际目标受众所接受,达到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张柏林 作者单位:省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