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民营经济大会等,接连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河南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系列会议精神,多措并举,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实现“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疫情三年,叠加俄乌冲突,国际环境恶化,使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态势持续发酵,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受损,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民营经济大会等,接连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河南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省委系列会议精神,多措并举,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实现“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避免歧视和政策摇摆。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四十年有余,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天然主体,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早已成为共识,各种数据也证明民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也一直三令五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按常理说,对民营经济发展认识上不应该再成为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实践中,对民营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歧视性行为从未真正根除,政策执行上也常有摇摆。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效率,效率的源泉是资本积累和创新,利润是积累与创新的回报和动力,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是所有这一切活动的化身和担当者,没有企业和企业家的这系列行为,财富增长、国家税收、民众就业等所有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相关的结果都不可能产生,至少是大打折扣。歧视和摇摆的原因还有一层,就是把“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与企业和企业家收益与财富占有混为一谈。事实上,国际上也不乏将发展激励和社会公平处理的都比较好,激励和发展处在高水平,社会收入差距处在低水平的案例,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大限度地拆除壁垒,放宽进入限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设计,各类市场主体,不问权属性质,都有进入相关经济社会活动领域公平竞争与合法经营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放开了大多数经济活动领域,但至今仍有一些领域对民营经济进入存在诸多限制,如我们所熟知的金融和能源资源领域,尤其是政府主导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加强法治的前提下,给各类市场主体以公平进入的机会,以法律约束代替行政约束,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共利益。
为各类民间组织提供良好生存成长环境。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各类民间智库、研究机构、科技机构等以“民办非企”、商会、协会等民间组织机构的形式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这些民间组织的生存成长也有不少约束和烦恼。一是在注册和主管监管环节,相关部门为减少麻烦,规避可能的风险,往往以堵代管,民间组织“出生难”、“过坎难”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在运行环节,民间组织获取项目、奖项,申报职称等方面往往既缺信息渠道,也无申请、申报途径。民间组织是新兴的市场主体类型,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
鼓励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动力机制逐渐由投资驱动和资源依赖转向创新引领和技术依赖,经济结构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能源资源类产业则有收缩趋势。河南属于资源依赖程度偏高,创新能力偏弱的省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遇到了较大困难。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确保”的战略目标,布局“十大战略”,把创新引领放在首位。但在催生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还是鼓励和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鼓励和支持体制内存量人才将自己的职务发明成果产业化。典型模式是基础研究在大学或研究院所的实验室,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在地方产业园区的中试基地平台。这样,一头是体制内机构,职责是突破方向选择和成果初期培育,一头是体制外市场,职责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两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激励创新和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方式,我们在济源、驻马店等地见证了无数个这种成功的案例。这种模式在体制机制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要明确界定知识产权归属,允许发明人享有职务发明成果的大部甚至全部权益;二是允许发明人同时拥有体制内研究人员和体制外市场主体双重身份;三是允许发明者及其合伙人合法分享成果产业化收益。
引进高端人才到本地创新创业,尤其是引进豫籍人才。河南虽不是人才强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广义上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大省。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省内缺乏才干施展平台空间,豫籍人才大量流失省外乃至世界各地。地方各级政府如果善于抓住机遇,积极获取相关信息,适时出手,引进此类人才,给予合适的创新创业条件和空间配置,他们就能大显身手,助推高新技术企业丛生式生长。在开封科技园区成功创新创业的郝国梁博士,开封人,曾在牛津大学跟随世界顶尖科学家做博士后研究,掌握心脏电生理领域前沿科技,并拥有多项发明成果。几年前,怀揣报效家乡之心回开封创业,在几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鼎力支持下,迅速开花结果。现在,郝国梁博士主持的斯高研究院不仅成为国内外各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研究机构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设备的供应商,也在新药研发领域斩获颇丰,成为依靠自主研发和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的知名高科技企业。
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丛生式成长
作为后发内陆地区,比如典型农区的河南,工业化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近年来,随着县域内产业发展,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态逐渐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就是龙头企业核心功能在县城,分支加工环节延伸到乡间。这样既可以吸纳大量闲散劳动力就近实现非农就业,也可以向乡间直接传播工业文明,从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实际上,这些散落状态的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成长发育的重要源泉。它们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大竞争力是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低和资源成本低,很多民营经济的参天大树都是从此类小微企业发育而来的。长垣市的卫材、起重产业集群如此,长葛的众多产业集群也是如此。即使是现在的环境条件,仍然不乏适合此类小微企业成长的土壤。我们在商丘虞城县、夏邑县和驻马店平舆县等地,看到了很多此类小微企业在局部空间形成聚集发展的案例。所以,我们的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应该在土地使用、闲散劳动力就业、民间金融发展和资金供给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在局部空间丛生式聚集成长。
(耿明斋 作者系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