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这为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首次将“农业强国”写进党代会报告,这为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推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转变。
深刻理解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优质小麦、花生及食用菌均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万亿元,具有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同时,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和劣势也比较突出。
农业大而不强。我省农民人均耕地少,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农户占98.53%。截至2021年年底,我省家庭农场数量仅占全国的6.7%,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占比仅为20%左右。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河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100家,与同期的广东225家、山东130家相比还有差距。
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全省农村常住人口比重大,占比达到44.57%,农民生活条件和水平较低。2021年,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533元,全国排名第16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64倍,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既是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具体到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河南,必须深化对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创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措,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进程。
建设强有力的乡村干部队伍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要优先考虑“三农”事业需要。近年来,河南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坚持干部配置重心下移,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截至2021年年底,党政正职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比97.25%。由于农村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基层干部工作强度与报酬不成正比,不少干部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乡、村基层干部的数量和素质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特别是高素质青年干部占比较少,亟须健全基层干部引育机制。
要选派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到农业领域和农村工作,为其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政策支持及正向激励保障。要实施好“减县补乡”政策,优先充实农村基层需要,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乡村干部队伍。
健全城乡要素互动机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健全城乡发展要素互动机制,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重点做好引导支持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参与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工商资本下乡能带动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管理、观念下乡,是一个综合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把城镇发展资源全面配置到乡村,能够很好解决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瓶颈制约问题,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在这个问题上既要防止工商资本损害农民的利益,也要打消顾虑大胆引进,这是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着力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拓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金融供应链信贷产品和新型信贷模式。提升推广“卢氏模式”和兰考普惠金融模式,在继续推广小额信贷基础上,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小额贷款、支付结算、保险等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便利性、优惠性。
建立城乡土地要素公平交换机制。本着城乡平等的原则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范围并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闲置土地,为工商资本下乡、新业态发展提供土地支持。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解人才双向流动困局。2021年,河南户籍在乡、人在城的人户分离人口为2564万人,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用城镇化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增强农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农民留村务农创业和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提供技能储备。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把返乡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发展对象,支持他们到农村创业。要出台强有力措施,激励城镇各类人才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到乡村创业和服务,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
农业的产出效率远低于工业和服务业,难以吸引市场化的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建项目回报率低,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科学构建财政优先保障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
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要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避免资金过于分散,集中财力办大事。各级政府要多策并举筹措资金,地方政府可根据中央相关政策,用好乡村振兴专项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在2025年稳步提高到50%。要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目前,河南全省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集中供水率93%,自来水普及率91%。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以上,为城乡居民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和制度并轨提供有力支撑。但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区域不均衡、标准不统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进一步提升农村交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防汛抗旱、高标准农田等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配套。进一步完善水电气暖等生活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备,让农村居民生活更便利。更加重视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的统筹配置,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程传兴 袁苗)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