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感悟思想伟力 凝聚奋进力量

2022-12-01 09:19:24 来源:河南日报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如何学习领会《决议》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如何以理论指导实践,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围绕相关问题,我们约请专家进行了探讨。

学深悟透百年党史思想伟力

主持人: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那么,我们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应该如何学习、重点学习什么?

樊金山: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就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我们要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大历史观,把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史中来理解;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放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考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以史为师、明理增信,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中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意义,即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等问题,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把党的宝贵经验发扬好。“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统一体,深刻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十个坚持”既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传承好、发扬好。

科学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主持人:

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论断,是《决议》的一个突出亮点。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杨卫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代的具体实际,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历史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理论层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决议》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还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成就,并重点概括了其中原创性的理念和思想。“十个明确”更加系统、科学、全面、准确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从实践层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中国梦这个重大命题,科学谋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科学谋划和部署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基本方略,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制定五年规划具体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三力”,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切实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从价值层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人民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导向,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到共同富裕,再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无不充满了人民情怀。新时代,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刻意蕴

主持人:

《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时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应该如何理解?

范益民: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年来孜孜以求、接续奋进的理想目标和实践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下,中华儿女逐梦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亿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制度属性所决定的,凸显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只争朝夕,用几十年时间,依靠全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世所罕见。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的中国力量与世界担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主动作为,无不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巨大优越性的鲜明表征和价值体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14亿多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现代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是我们所走道路的“新”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价值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逻辑的集中映射,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统领下,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五位一体全方位联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围绕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不断发力,既做好蛋糕、又分好蛋糕的制度不断优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史诗级的中国发展目标。从实践向度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巨大成功,史无前例;从理论向度看,这既是对西方社会发展形态的重大超越,更是无可辩驳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原创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富有原创性的发展特质,是超越西方的一种崭新发展范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又牢牢与中国发展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现了发展的重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新发展范式,破除了现代化“单一”发展模式的神话,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形态的多样性,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杨卫军: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共性,更有基于“中国特色”的个性。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天下为公的情怀与世界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实现了从“跟上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在全世界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证明了西方的现代化不是人类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道路,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强调走自己的路,强调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等,这些发展哲学和发展智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贯彻全会精神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

主持人: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于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河南来说,如何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推进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具体实践?

樊金山:《决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理论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社会实践的指导,要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同我省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的重大部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检验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成效。

当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发展短板、风险挑战,要明确战略方向、战略重点、战略路径。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锚定目标、精准发力,围绕创新驱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围绕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实现优势再造;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立足农业大省地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安排,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全面落实“十大战略”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唐晓旺:“两个确保”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河南实践,是未来30年河南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超常的思维拉高站位,在更大的格局更大的视野上寻求发展的优势和动力。

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河南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五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推进“两个确保”需要规模巨大的经济增长,走全靠要素驱动的老路难以为继。因此,我们必须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地释放出来。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经济创新力。加强跨周期战略谋划,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力争在关键领域、细分领域抢占发展先机。

再造优势推动新的跨越。目前,河南仍然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科技发展滞后,很多指标仍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未来一个时期,要准确把握发展形势,自觉把河南置于全国大局中谋划思考、担当作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制造强省。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尖,特别是要引进一批高科技高技术头部企业,带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扩大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中央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每个地区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我们必须入局而不能出局。河南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浪潮中相对滞后。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需不足导致外向型经济受阻,促进内循环、建立大市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从而带来了发展格局的重新调整。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河南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由发展的“后方”变为发展的“前线”,迎来了在世界版图上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良好契机。在此背景下,锚定“两个确保”,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要着力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下大气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为推进“两个确保”提供新的动力。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锚定“两个确保”,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察民情、访民意,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让各项决策部署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调动和发挥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智慧和力量,凝聚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站位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以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根本工作标准,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从而引导人民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之中,成为建设现代化河南的“中流砥柱”。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