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需把握“五个关键”

2019-11-25 09:32:52 来源:学习时报

[摘要] 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把握“五个关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首次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首次系统阐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旗帜鲜明地全面回答了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把握“五个关键”。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结论,也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统领地位。全会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显著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会部署制度体系建设13个方面重点任务,摆在第一位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回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奋斗征程,我们党将开辟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找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继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最重要的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形成党中央坐镇中军帐、“车马炮”各展所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的高效治理合力,奏响“中国人民一定能、中国一定行”的时代最强音。

       坚定制度自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刻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坚定制度自信,我们就能在由大到强的历史性飞跃中,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战略定力,增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巩固和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坚定制度自信,就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胆略、智慧和担当,为制度建设添活力,为有效治理强动力。坚定制度自信,就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从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国际与国内的比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解析“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制度原因,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制度密码”。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切实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增强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执行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越有力,国家治理就越有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兴旺发达。从一定意义上说,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需要作为制度主体的人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这其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需要发挥关键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治理具体实施者,要带头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建设,在理解把握上,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在贯彻执行上,防止徒陈空文、急功近利,做到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发挥好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得好,没有“红灯”的制约,便没有“绿灯”的畅通。要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对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要重拳出击、严肃查处,确保制度人人遵行、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用好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四中全会首次将“科技支撑”与“民主协商”一道,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之中,社会治理体制由“五位一体”拓展为“七位一体”,更加彰显了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的鲜明导向。遥远不远、未来已来。现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快速发展,让人们“脑洞大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给国家治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这就要求我们抢抓信息化的历史机遇,变中求新、新中求进,实现互联网思维领先一步、治理效能领跑一路。坚持以“后发”对“先发”,不断增强对现代科技的适应力、掌控力、驾驭力,跟得上、用得好、管得住,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增量”。坚持以“智治”促“善治”,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机制,加快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坚持“一盘棋”应对“一张网”,适应国家治理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转变,把更多资源力量投向网上,积极推动专门力量和互联网企业、网站、网民等社会力量相结合,经济、法律、技术手段相融合,构建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相贯通的治理体系。

       加强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坚持治理一切工作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按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要求,在坚持和巩固的前提下,不断做好完善和发展的文章,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要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促进各项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坚持问题导向,鼓励改革创新,最大程度激发基层群众蕴藏的改革动力和治理智慧,及时总结、提炼和推广基层破解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的成功实践,以及创造出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并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进一步推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当然,基层探索需要主动,但不可“盲动”,更不可“乱动”。始终讲规制、守章法,遵循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国家法律制度规定,做到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促进如期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作者系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