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智理河南 > 正文

黄河文化的元典符号

2021-07-02 16:01:5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黄河符号体系根深叶茂,层次丰富、内容厚重,其中具有元典的符号基本上都是与黄河本身相关的符号。黄河的元典符号是黄河文化符号中最基础、最深层、最稳固、最核心的符号,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整个符号形态的体系、秩序、结构、内容,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有着强悍包容坚韧的内生力量。这些元典符号从结构层次上来看,呈现出自然、社会、精神三维结构特征。

黄河符号体系根深叶茂,层次丰富、内容厚重,其中具有元典的符号基本上都是与黄河本身相关的符号。黄河的元典符号是黄河文化符号中最基础、最深层、最稳固、最核心的符号,直接规定和影响着整个符号形态的体系、秩序、结构、内容,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推陈出新,有着强悍包容坚韧的内生力量。这些元典符号从结构层次上来看,呈现出自然、社会、精神三维结构特征。

一是黄河的自然元典符号。黄河文化的自然元典符号是人们对黄河样态的感性认知。这些感性认知与人们对生存的自然环境、时空变化的观察紧密相连,体现了黄河文化符号独特性。

黄河最明显的形态符号是大大的 “几”字形状。“几”字形富有变化和转折,左右上下均衡,南北东西长度近似,磅礴的气势呼之既出。自古以来,黄河纵横于中国的北部,“几”字沿岸连结着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六盘山、贺兰山、秦岭、王屋山、太行山、泰山等名山,汇通着清水河、无定河、汾河、渭水、洛河、沁河等名水。与淮河、汴水、邗沟、大运河等构成水网。因而,黄河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彰显着黄河包容、大气的特性。因为“几”字形弯曲变化,黄河与我国的神龙崇拜结合在一起,黄河的神圣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确立。

黄河突出的自然色彩符号是“黄”。先秦时期的《诗经》中《魏风·伐檀》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但是《左传·襄公八年》中已经有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句子。由此可以看出,黄河在春秋时期应该已经变黄, “黄河”就成了“黄”河。黄河的“黄”成为黄河区别中国乃至世界其他水系的中国特征。黄河的“黄”也逐渐成为中国人认知世界里的中心色,是中国色彩谱系中的主要正色。中国的五色观中有“东青、西白、南赤、北玄、中黄”之说。黄色是中间色,也是在中国色彩礼制秩序中尊贵的颜色。

黄河特别的自然景观符号还有地上悬河和壶口瀑布。与世上其他河流相比,黄河下游有世界上最长的地上悬河和世界上最大的黄河瀑布。黄河地上悬河是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裹挟了大量的水沙东流,如果水流足够有力的化,泥沙也会一直东流,如果河流泛滥,泥沙就沉积面就比较大。由于人们对黄河的治理,特别在明朝以后,以堤坝为主,泥沙主要沉积在河道中,河床不断抬高,地上悬河加剧形成,目前共蔓延800公里,成为世界独特的景色。壶口瀑布地处山西和陕西交界处,位于秦晋大峡谷,沟壑纵横,地表起伏,且不能长时间集水。所以,雨水气节,大量的泥沙水涌入黄河,在黄河壶口处,由于两岸岩石耸立,地势落差很大,河水倾泻而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壶口,气势恢宏,气象万千。

二是黄河的社会元典符号。黄河是一条高度社会化的河流。黄河的社会元典符号主要体现了黄河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影响力。

黄河的社会元典符号首先是人们依存黄河生存生产生活形成的符号。黄河母亲是社会符号中最显著的符号。黄河流经区域地理环境复杂,塑造的地貌形成了河套平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适合人类生存的栖息地。中国文明有记载的政治、文化中心集聚地,例如咸阳、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济南大多都在黄河中下游。黄河母亲的符号给予了黄河伟大的母性力量。黄河文明的衍生性特质也由此生成,并慢慢建构成黄河沿岸的不同文明样态中的符号根基。

黄河的社会元典符号其次是人们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中的形成社会符号体系。一部治黄史,半部治国史。中国的版图划定、疆域边界、政治组织架构都基本脱胎于水患治理、水利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智慧沉淀。在黄河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符号中最突出的是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起因、过程、结果、启示都有着特定的社会符号。大禹治水的起因,传说中是因为当时黄河水主要积聚在黄河龙门以上的位置,大水漫溢,民不聊生。大禹吸取父亲鲧的治水教训,疏导结合,导石麦积,凿龙门,开孟门,于是黄河中游有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道峡谷。黄河在疏通之后,东过洛汭,然后到大伾山,最后北播九河,汇入大海。黄河治理的神话传说中,洛水神龟出书,大禹受洛书,然后根据洛书的出现,勘定中华大地,划定九州,并且制定九章法度,治理社会。“洛书”和数字“九”成为黄河符号体系中的元典符号。

黄河的社会元典符号最后是人们对黄河的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符号。人们对黄河的开发主要灌溉、漕运和蓄水发电。黄河灌溉相关的符号有郑国渠,白渠等沟渠。漕运相关的有鸿沟水系、黄河栈道和三门峡漕官等。在蓄水发电方面,主要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枢纽等符号。

三是黄河的精神元典符号。精神符号与自然符号和社会符号的紧密相连,是两者的集中或者合成。黄河的精神元典符号主要有黄河母亲、人神河伯、铁犀镇河、缵禹之绪、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

黄河母亲、人神河伯、铁犀镇河三个精神元典符号脱胎于人们对于黄河的复杂性认知。除黄河母亲之外,人们在依存黄河生存的过程中,不断的神化黄河。黄河神河伯的形象经历了自然神到人格神的改变。河伯在《山海经》、《楚辞》、《庄子》中都有记载。河伯首见于《庄子》,河,即大河,在先秦时期专指黄河,伯是一种尊称。河伯刚开始就是人们对于黄河作为“河”自然性的一种自然尊称。庄子笔下的河伯是一位善于自省的自然神。秋水至,河伯以为得天下美,后来望洋兴叹,自惭不如。《楚辞》中的河伯是祭祀黄河中美化河伯的生活,写的是河伯和女神相恋的故事。已经有了关于人格神的祝福情节。《山海经》中的河伯是人面龙身,有些地方是人面龙身。河伯有了具体的名字,叫冯夷或冰夷。冯夷的经历和性格也逐渐世俗化,成神之前,冯夷过黄河被淹死,后来封为黄河神,专门管理黄河,曾经帮助大禹治理黄河。

但是随着黄河不断的泛滥,河伯的性格也逐渐黄河化,在中国人想象中变得喜怒无常。人们在神化黄河的同时,面对黄河的泛滥和灾难又极为痛心,在尽人力的同时,也希望借助于神秘力量消除灾祸。在这样思想的引导下,出现了不少镇水相关的符号,例如,铁犀、大钟、锁水阁等。震河符号中最突出的是铁犀镇河,铁犀镇河是中国五行相生相克的综合运用。铁犀由铁铸成,铁为金属,金生水,水为金之子,金能震水;犀是天上的神牛,下到凡间是通过耕田为人们造福,被称为坤牛。犀牛因为耕作的主要是土地,土在五行中克水,犀牛可以克水。黄河沿岸很多处都有铁牛,铁犀震河成为经典符号。

缵禹之绪、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主要来自于人们对于自身力量、智慧、意志、能力、愿景的赞美和肯定。

缵禹之绪是大禹治水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之意。缵绪是指继承世业。大禹治水精神的内涵深厚,意义深远。大禹治水表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魄力;舍身忘我、公而忘私的情怀;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的智慧;目标一致、众志成城的力量;功在当下、惠及长远的能力。大禹治水的精神财富是人与黄河在深度互动中的沉淀。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洪水最后的结果是诺亚方舟的希望。而在中国,大禹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敢于斗争,遵循水性,劈山开河,导河入海。大禹在治理水患的时候,对黄河水文情况及其沿岸的地理地质情况进行勘测分析,长期泡在泥水里,腿上连汗毛都不长,三过家门而不入。另外大禹治水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团队在治水,而是集结了黄河沿岸的部落共同治水。大禹治水后,当代黄河基本形成。河患治理的成功,不仅救助了当时的人们,而且拓展了后世人们的生存场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繁荣发展,开启了中华文明新的篇章。

中流砥柱是黄河的特殊的自然景观,指的是黄河三门峡谷中一个岛屿。黄河行至河南三门峡,地势险峻,水从三门,分三激流而下,惊心动魄,直击距三门400米左右的水中间的石岛。令人诧异的是,无论风浪多高,洪水多大,水势多猛,千百年来,周边礁石起起伏伏,但是砥柱岛岿然不动。砥柱岛与大地紧紧连在一起,直立于世间,承受各种重压而屹立,望之不由顿生敬畏崇敬之情。砥柱岛位居中流,历经各种磨砺而傲立如初,是勇气、力量、担当的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也寓意了中华文明刚柔相济的坚韧。

“鲤鱼跳龙门”是黄河两种自然物象的结合。黄河水因为泥沙多,比较浑浊,一般鱼类难于生存,但是金鱼耐污,在黄河中安然无恙。黄河鲤鱼鳞是金色,尾是红色,体态可以长达三米,生性机敏,生命力顽强,喜欢跳跃。因为鲤鱼外形颜色身为黄和红组成,黄和红都是中国尊贵的颜色,所以鲤鱼在历代都被神化。传说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鲤鱼们游至龙门一带,逆流而上跳跃龙门,跳跃成功者很少,跳过龙门者可成龙,跳跃失败者点额而回。鱼跃龙门蕴含的立志高远、奋进有为、百折不回的精神不断激励成就者无数人化鱼成龙的梦想。

黄河在世界河流中的独一无二性,生成了黄河文化元典符号的独特性。这些在我们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枝脉延展,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系统全面的发掘、梳理黄河文化的优秀元典符号并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播和应用,对于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来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历代史志书中的黄河生态文化层级研究》(项目编号:2020BZX014)

(韩玉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