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河南各地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将工作做到实处、细处,让各族群众“眼见为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河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有形有感有效,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南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强载体建设,扎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之举
“有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河南各地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将工作做到实处、细处,让各族群众“眼见为实”。
建好基层阵地。全省各地重点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展馆、主题公园、文化长廊,宣传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把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镶嵌其中,使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增进“五个认同”。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展馆、文化公园100多个。如西峡县,在城区三街两镇高标准规划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3个、主题游园2个、主题广场2个、主题街区2处。在西峡火车站民族团结主题广场等17处示范点位,采取生态景观石立体字雕刻+宣传版面+绿化造型,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基调,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元素,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社会面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注重平台打造。依托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所高校,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心),开展课题研究49项。目前河南有中国文字博物馆等3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12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南乐县每年农历正月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仓颉庙会”,河北、云南等地各族群众前来南乐拜谒汉字之祖,日人流量达5万余人。
坚持文化浸润。注重从河南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中,依托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数千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因传承,在全社会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每年4月份在全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新乡市红旗区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明红旗 快乐星期天”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60余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普及、培训活动30余场,举办《盛世中秋 月圆红旗》诗会、《“新”潮澎湃 燃情跨越》元宵晚会、新年烟花秀等大型表演秀,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各族群众心中。
二、坚持“润物无声”,全面融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之法
扎实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各项工作,让民族工作不断增进感知力、感染力、感召力,各项具体举措得到各族群众认可,进而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创建工作“七进”要求,不断深化品牌建设,推动创建向楼院、岗位、景区、医院、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延伸。如开封市全面开展“汴地同心石榴红 融合浇灌团结花”主题活动。顺河回族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比赛,组织获奖选手成立“红石榴”宣讲团,为下一步将宣传阵地延伸至社区楼宇打下基础。近年来全省共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71个,各级共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321个、模范个人5930名,营造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
实施“三项计划”。河南把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三项计划”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共青团河南省委从2018年开始举办豫疆青少年夏令营,至今共组织3600余名豫疆各族青少年参加活动。2022年,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天下玉源社区豫疆各族群众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项目入选国家级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示范项目。2023年1月起,郑州地铁免费开通“哈密号”专列,大力宣传哈密旅游资源,为旅游促进“三交”造势。安阳殷墟入选2023年国家级旅游促“三交”计划示范项目。
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河南各地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形成小城镇“集中式”、中等城市“交心互动式”、大城市“多点分散式”、高校所在地“教育互动式”、基层“党建引领式”等5种服务管理举措,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在镇平县石佛寺镇,豫疆各族群众实现了“六同”——同市经营、同区居住、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娱同乐、同享成果。河南省民族宗教委持续举办在豫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至今共培训301人次,其中有32人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濮阳市成立新疆籍流动党员服务站,坚持每月1号在新疆籍党员经营的民族团结饭店门前举行升国旗仪式,把在濮阳务工经商的新疆各族党员和群众更好地凝聚起来。
三、注重实际成效,初步收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之果
坚持目标导向、效能导向,通过“有形有感”最终达到增进“五个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入脑入心的效果。
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共享成果中增进团结。全省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立足各族群众总体上插花分布的实际,创新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引导844个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社区、企业)“一对一”、“一对多”共建结对2031个。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3000余期,培训14.3万人次,组织各族群众同学技术、同提技能、同促就业、同兴产业,带动就业21万人,推动结对村共同发展、各族群众都得实惠。省文化旅游厅支持少数民族聚居村和周边村共同打造 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省农业农村厅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及周边村投入1.33亿元建设10个现代化产业园,集聚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
各族群众在互帮互助、和衷共济中结下友谊。各族群众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和志愿活动,共同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从新疆新源县来到河南镇平县经商的哈哈尔·阿不都热依木在创业初期曾受到当地群众无私帮助,他满怀感恩之心回报镇平父老乡亲。在自身患病、负担沉重的条件下,坚持助学,承诺资助当地4名孩子(年龄在7至12岁之间)至大学毕业。2021年1月,哈哈尔·阿不都热依木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博爱县大新庄村(回族聚居村)和沁阳市邘邰村(汉族村)共同设立民族团结超市,把超市利润 23万元注入“邘新基金会”,资助13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开封市鼓楼区油坊社区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社区,该社区创新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组织居民加入志愿服务,将劳动量转化为“爱心时间”进行存储,当“储户”需要帮助时就提取“爱心时间”,以便得到大家帮助。
各族群众在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中愈加和谐。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街道的“谢阿姨工作站”致力于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调解邻里矛盾,通过开展剪纸、跳广场舞、包粽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助力各族群众共居共建共享和谐社区。南乐县立足自身特殊地理区位,不断完善三省四县民族工作联谊机制,定期观摩学习、研讨交流、联办文体活动,积极开展青少年“运河情一家亲”研学游、豫鲁冀“加强民族团结,增进睦邻友好”联谊交友等活动,吸引山东、河北等地3000余名各族学子前来求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商丘市睢阳区近年来不同民族间有120多对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美满幸福的婚姻把各族群众联结成为一家人。在周口市鹿邑县,来自新疆喀什的迪丽拜•图来克和当地汉族男青年喜结良缘,还通过考试取得了街道办事处的事业编制。
(作者:王召 郑雪松 石国贞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23年委托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河南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