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不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信念,也对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如何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我们全面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要求
绿色发展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是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和科学认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重大历史判断和战略布局。
从国家战略的维度来看,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突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作出战略部署,为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从新发展理念的维度来看,新发展理念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中,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从现代化目标的维度来看,党的二十大强调“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美丽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目标维度之一,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是美丽中国最鲜亮最坚实的底色。
因此,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方向。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整体性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核心是绿色发展。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以占全国1.74%的土地养活了占全国7.5%的人口,产出了占全国10%的粮食作物,不仅经济总量常年位居中西部第一,更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是名副其实的国人粮仓。但与此同时,河南也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约束趋紧、能耗双控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更加艰巨的形势。尽管在绿色发展方面,河南围绕建设生态强省、美丽河南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生态环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的新征程上仍然面临着艰巨挑战。
第一,经济增长与能源供求的挑战。能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当前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追求经济增长仍然是发展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从能源结构看,河南是我国传统能源大省,“多煤、少油、乏气”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河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第二产业中的原材料、制造业和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化工、电力、交通运输等传统污染密集型行业仍将保持相对平稳增长态势,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在这种能源禀赋和结构下,受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惯性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性的影响,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不断加大。
第二,发展制造业与节能降碳的挑战。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压舱石、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以及民生的重要保障。从产业结构演进状态来看,伴随着“后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超过第二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产业动力,但实体经济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制造业。但同时,当前制造业又是能源消费最大,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河南是工业大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22年为31.9%,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8万亿元,总量稳居全国第五。据测算,2020年我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88亿吨,工业排放约占排放总量的60%以上。因此,制造业稳定发展对节能降碳任务提出了新挑战。
第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改善的挑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自然前提和环境基础。河南人口数量多,耕地面积、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给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目前生态环境的改善主要还是传统的环境问题,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利用失衡问题依旧突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生活污水及黑臭水体治理不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根本形成,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走好现代化河南绿色发展之路的着力点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021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作为全省实现“两个确保”的“十大战略”之一,对如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的部署,谋划和推进绿色发展,并把其贯彻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以绿色低碳为内驱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当前河南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是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作为代价,而是必须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当前面对“两个大局”,应将重心和着力点放在调整优化结构和培育区域长期经济竞争力上,通过主动融入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抵消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碳排放增长,以全产业链绿色开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以绿色低碳为约束条件完善城镇规划设计。河南城镇承载着57%以上的常住人口,碳排放占排放总量的70%以上,随着未来城镇化率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因此,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绿色转型,重要的在于城市的低碳转型。在空间结构设计上,城镇绿色发展,不等于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等简单叠加,而是着眼于区域整体谋划,促进大中小城市之间、城市功能节点之间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形成一个科学健康、稳定持续的绿色发展综合系统。在土地效率提升上,强化城市绿色发展规划刚性约束,突出绿色宜居,特别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对于高密度城市的深刻影响,应在塑造集约紧凑、大疏大密的城市格局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绿色生态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行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和绿色交通系统,以低碳电力体系为核心推动城市能源供给低碳转型,使城镇更加安全韧性和绿色生态。
第三,以绿色低碳为约束条件深化生态管理改革。绿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推动实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要求之下,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更重,职责地位也更加重要:一是在生态环境管理思维上,必须改变原有的指标化、行政化管理思维,探索激励机制,由“堵”转“疏”,由“末端治理”转向“前端防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金融杠杆严控、地方财政有限的背景下,环境管理工作如果还是继续依靠“堵”,依靠运动式减排完成目标任务,不仅地方经济发展难以承受,地方财政也将不堪重负,很难持续下去。二是在生态环境管理方向上,必须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对落地“两山论”和绿色发展做出顶层的系统设计,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绿色转型的企业看到方向,让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的社会群体看到发展先机,使谋求绿色发展成为内在动力。三是在生态环境管理职责上,环境管理部门不仅要履行好环保监管职责,当好“守护人”,更要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人”。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懂得经济发展规律,一方面要紧抓、从严监管,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四,以绿色低碳为鲜亮底色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农业大省,走好现代化河南绿色发展之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生态低碳农业。由于河南具有平原、山区、盆地等多种地貌特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要避免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立足自然禀赋和农业特色的基础上,使现代技术与传统农耕文明结合,逐步探索和改进适应各地水土资源条件的间作轮作、生态复合种养以及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绿色发展,借助卫星遥感、物联网、智能计算等数字技术和“生态云”等平台,提升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实现数字技术在精准识别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等“水环境、空气、土壤”一体化调控、上下游协同治理。同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价值核算,驱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编制并实施村庄规划,利用绿色金融建立农业碳中和账户、个人“碳积分”,多渠道激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性,使山更青、水更绿、农村更美,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高泽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