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到林州调研时强调,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到林州调研时强调,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红旗渠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其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十年修渠历程中,内蕴于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质内。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在新征程上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伟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发扬“不等不靠、自己创造”的自力更生精神,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更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一切革命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20 世纪60年代初,在红旗渠工程上马后,鉴于国家经济暂时困难,财力非常紧张,林县县委提出“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修渠方针,不等不靠、不向国家伸手要,立足本地条件,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广大干部群众知难而进,设法克服一切困难,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粮食自己集,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建材(石灰、水泥、炸药等)自己制,没有技术自己学,一切都本着克勤克俭的原则,力求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在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中,国家投资占18. 68%,其余81. 32%的投资全部是县、社、队三级自筹和农民劳务积累。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精髓,它生动地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在经济那样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坚持自力更生,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道路上,更需要延续这种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发扬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铸就现代化建设新辉煌。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无不是艰苦创业的结晶。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以改天换地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创造“引漳入林”、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历史伟业,正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事业正处在起步阶段,人民生活还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甚至温饱还是问题,十年修渠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粮食少,生活标准低,民工吃不饱,就上山采杨桃叶,杏叶、槐树叶、桑叶、白杨叶、柿叶及各种野菜,大家把采来的野菜用开水煮后,压掉苦水,放到蒸笼上,摊开,撒上玉米面、红薯面和从南方求援购来的木薯面搅拌,煮熟后就是饭,分着吃。有的民工食堂能用蒜汁、酱油调一调味,美其名曰“粗粮巧吃”,这还是在平常,要是寒冬腊月,大家更是食不果腹。开凿青年洞时,正值寒冬,缺粮少菜,缺钱短物,任务繁重,生活艰难,很多人得了浮肿病。正是无数修渠人扛下了所有艰苦,付出了所有努力,才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红旗渠。砥砺奋进新时代,面向未来再创业。现在,我们党走过了百年历程,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处在新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仍须以昂扬斗志、饱满的状态再创新的历史伟业。
发扬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汇聚全民族强大同心力。“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制胜法宝。团结协作就是为了“引漳入林”,林县摆脱缺水贫困局面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奋斗。
林县县委领导班子从拟定“引漳入林”建设方案到整个修渠过程,遇事同商量,同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坚强、民主、团结的战斗堡垒。同时,各级党组织在县委领导下,同心同德,始终站在群众运动的最前列,目标一致,一心一意带领人民群众为改变山区面貌而努力。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干部与群众始终保持鱼水关系,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团结一心,通力合作,局部服从全局,全县“一盘棋”。前方有求,后方必应,谁也没有互相推诿、扯皮。团结协作是党领导下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兄弟省县党政团体和工矿企业,都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给予无私支援,特别是平顺县委及有关基层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都给予大量的无私的援助,使红旗渠取得节节胜利。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风高浪急,甚至会是惊涛骇浪,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定会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发扬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掀起社会价值弘扬的新风尚。奉献是高尚的情怀,是一种利他的精神品质。广大干部群众为了林县的长远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不图名、不图利,冒着寒风、顶着烈日,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浇筑成了这座水长城——红旗渠。
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干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红旗渠工程总指挥长马有金,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亲切称其“黑老马”。在修渠工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民工攻克了许多艰难险阻。他的母亲长期患病卧床却不能尽孝,直到母亲去世,才请示县委回家,安葬后当即返回工地。修渠十年,马有金在渠上度过了九个大年夜,真正地发挥了领导干部的敬业奉献、先锋模范作用。广大群众为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重装上阵”,用小推车推着自己的工具和被褥参加“引漳入林”,为了能早日吃上水,他们临危不惧,前赴后继,为山区水利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修渠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工程技术人员吴祖太为了尽快绘制施工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每天工作到深夜。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查看险情,结果洞顶坍塌,不幸牺牲,终年27岁。正是有这些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激励着林县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和毅力。新时代,我们更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不等不靠、自己创造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得失、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构成了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核。我们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笃定红旗渠精神坐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红旗渠精神永在!
(常卓航 红旗渠干部学院 郝晓乐 濮阳市委网信办 )
该文为河南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河南省规划办2022年重点项目红旗渠精神的传播机制研究,批准号为2022DWT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