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2022-11-29 07:40:2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编者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大象新闻客户端、映象网《智库河南》频道推出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专家学习报告——理“响”中国,邀请中央、省直权威专家、学者,与广大网友一起畅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同唱奋进凯歌。今天推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宋容德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要理解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命题,从五个维度阐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

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群众史观的守正创新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还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历来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历史唯物主义确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因此,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延安红色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农村改革是小岗村村民“冒死”摁红手印开启的,乡镇企业是苏南群众在改革大潮中摸索出来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网购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是亿万网民推动兴起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依靠人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打败了强大的内外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依靠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依靠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指出:“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的守正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没有任何与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资产阶级政党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实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政治意志,国家重要决策被利益集团绑架,政党之间围绕权力的斗争无休无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站在人民立场上,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完成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摆脱了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既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那些“你是替党讲话,还是替老百姓讲话”“你是站在党的一边,还是站在群众一边”的论调,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特征的守正创新

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指出:“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与以往的哲学否认、掩盖其阶级性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表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党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守正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无论是远古先贤,还是开明的封建皇帝,都有丰富的民本思想资源。“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民本思想,无疑表达了统治者对人民在国家社稷中的根本作用具有清醒的认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民本思想希望统治者能够善待黎民,推行仁政,以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与传统民本思想不同,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激活了民本思想的传统文化基因,促进了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与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都始终贯穿着人民至上的情怀。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和国家政权实现了高度统一。国家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国家制定实施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尊重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国家各方面事业和各方面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守正创新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生产商品,而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不是产品,而是剩余产品。工人本身只是生产资料,而不是生产的目的。未来社会,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通过社会生产,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充裕的物质生活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然后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始终坚守这个“根”和“魂”,我们在政治立场上才能永固坚定,价值导向上才不会须臾偏离,也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总体向上的发展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把“蛋糕”做大,又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把“蛋糕”分好。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机会公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及其伟大成就的理论升华,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部实践活动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把我们党同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也是提醒全党,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宋容德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