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传承黄河文化 聚力遗产保护

2022-11-01 16:58:3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聚集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黄河中下游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以及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汇融通的代表性区域。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聚集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黄河中下游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以及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汇融通的代表性区域。2022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黄河保护法》指出:“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黄河文化体系建设。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研究黄河文化发展脉络,阐发黄河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在黄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上,河南负有领头羊的历史担当。为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河南理应立足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资源,传承黄河文化精神,聚力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一、厘清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区域边界

黄河流域历经漫长的历史长河始终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聚集地,以古代都城文化为主线,黄河文化全面勾勒出中华民族由蒙昧走向文明的核心历史图景,既呈现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彰显着无形的精神文明力量。黄河文化遗产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核心载体,是该流域人民历经漫长历史长河,所创造的与黄河发展及人类自身发展延续息息相关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遗产。黄河文化遗传种类丰富多样。其中,物质形态清晰可见的黄河物质文化遗产如流域范围内的遗址、碑刻、建筑、馆藏文物等就是依赖于诸多的物质形态而存在;还有以观念形态而存在的黄河精神文化遗产,凭借思想、记忆、技术、表演等形式在黄河沿岸民众的世代延续。黄河文化遗产呈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人文与器物的交互,是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讲好讲活黄河故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元素和宝贵资源。目前,河南省已经建立健全了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如对流域内黄河沿线7051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推进了黄河流域947项省级非遗项目调查,开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488处重大资源分类与评价,摸清了黄河流域现有文化遗产总量及分布情况。对黄河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和充分保护,是为了在保护的进程中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遗产样态和品牌进行有力的诠释和有效的展示,惟其如此方能够为讲好“黄河故事”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浸润。

二、推进文旅文创产业融合,拓宽遗产保护渠道

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在河南省域内分布广泛并极具代表性,河南以天然的地域资源为特色优势,以悠久的古都文化为历史脉络,在遗产传承保护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契机,具有无穷的发展潜力。黄河流域河南段文化地标众多,尤其是在郑州、开封、巩义、洛阳、三门峡等地,既有清晰可见的遗址、建筑、自然景区、馆藏文物,亦有思想、技艺等观念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鉴于此,高度重视黄河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规划的有效结合,促进文旅文创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效融合,不失为河南在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中的良方。积极推进楼阳生书记提出的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建设文化强省,在传承保护中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发展。通过推动文旅文创的深度融合、深入发展,巧妙地融汇古今、沟通雅俗,跳出“门票经济”传统思维,促进文旅文创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具体而言,立足省内各地市的区域特色,加强区域统筹,增进沟通联系,通过综合性考量、整体性规划,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保护方案,对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加以综合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品牌宣传与创新发展,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力,使黄河文化遗产焕发生机和活力。通过打造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人们在游憩之余沉浸式体验文化宣讲、科学普及,提高旅游项目的丰度和深度,推动黄河文化的整体性保护,提升区域代表性的黄河文化品牌。

三、发挥高校教育阵地优势,夯实遗产传承力量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平台支撑,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离不开专业化队伍的参与。在“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中原大地上,高校在参与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潜力。黄河文化遗产蕴藏着华夏民族千年来自强不息的黄河文化精神,高校可以在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地宣扬黄河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中,应结合高校教育资源,凝聚专业的研究团队力量,建设多元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平台,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在高校内搭建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的交流平台,开掘多元化的学习形式,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专题研究,把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请入课堂,参与到相关科研项目中,为学术研究提供可靠而真实的一手资料的同时,使黄河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知识的学习在天之骄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综合培养广大学子的家国情怀,勇于肩负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使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在高校开设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专题,辅之以现代化的虚拟技术、图像虚拟系统等新兴科技,通过搭建虚拟的建筑场景,让大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建筑的历史气息、观察建筑的工程细节,实现视觉上的沉浸式体验;也可以跟随高分卫星,在方寸之间“云游”万里黄河,触摸一张张代表着中华文明和自然生态的标识名片,体验黄河流域璀璨的文化遗产与秀丽的自然山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们在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中让黄河文化诉说中华文明的中原文化根脉和深厚积淀。(原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博士)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22JC22)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