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2022-10-23 16:32:2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普通也是最关键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好坏。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普通也是最关键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好坏;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就业的有效法则;是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中职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职业教育改革和国家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出熟练的技术工人,但是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情况出现,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相处的基本要求。一个学生来到学校,与他关系最紧密的人就是教师,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充当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还在校园生活中充当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甚至在学生产生困惑、迷茫时充当唤醒者、引路人的角色。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师生相互信赖,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发展问题便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质课堂的催化剂。我国新课程理念中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一节真正的优质课堂,不单单要看老师的怎么教、教什么,更要看学生怎么学、学会了什么。因为课堂是属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如果学生从心底里认可老师、喜爱老师,那么自然愿意在老师的课堂上积极表现,创新思维。老师喜爱学生,自然也愿意倾注更多的心血在教学工作中。反之,如果老师不好好教,学生不愿意学,那么这样的课堂注定是不合格的。

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校园发展的奠基石。一所学校的发展同样遵循以人为本的规律。一个校园中,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才能促进教师精益求精、提升自我。如果一个校园中充满了矛盾、冲突、隔阂,那么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学风、校风,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乘风破浪的势态。

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核心。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传递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建设。而德育的建设,并不只单单靠课堂上的说教,老师本人的言行举止、处世之道便是学生最好的德育示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感受到的是温暖、阳光、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教育,那他也一定愿意成为这样的人,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良好的三观。

最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有力保障。学生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充斥在我们生活、工作和一切社会行为中。而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首先是一位社会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对自己人格的锤炼,更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只有每个人都变得更好,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面临的挑战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教师作为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者、参与者和维护者,就必须对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中职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5至18岁之间,处于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解锁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摸清中职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掌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强大的助力。

下文对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中职学生真实的面貌。通过对中职学校3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我校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15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数据分析研读,得出以下结论。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常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1.缺乏自信

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决定一件事情的发展路径。据问卷调查显示,中职院校学生自信度普遍不高。认为自己自信及非常自信的同学仅占38.98%,不自信者占54%,甚至有7.03%的学生反映自己常常处于自卑状态。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往作为“学生”这个角色时,常常被贴上“不好”、“不合格”、“拖后腿”、“差劲”等这样的负面标签。在过去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他们极少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甚至有许多学生经常被指责、被批判、长期遭受语言攻击。久而久之,这种标签就刻在了中职学生的心里,以至于他们早早地被磨灭了自信的特质,常常会出现否定自我、讨厌自我的心理现象,这直接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自信,甚至出现自卑心理。这一点我们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就能感受到。而作为“社会人”这个角色,步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会被家人、朋友认为是学习差、没有选择权而做出的决定,导致学生没有成就感。中职生这个身份在当今社会中的认可度并不高,甚至有些群体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这在无形中也是对中职学生心理的一种摧残和打击。

2.缺少关爱

中职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缺少关爱。这份关爱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源于原生家庭,二是源于校园生活,三是源于社会生活。

以省内300余名中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中职院校的学生94.25%都非独生子女,甚至有不少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户家庭,由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仅占62.62%,由亲属抚养的学生占37.39%。

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幸福指数比较低,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亲人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在成长过程中亦缺乏亲人科学的指导和鼓励,因此对家庭的归属感较为淡薄,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讨厌父母、仇视父母的情况。而在校园生活中,他们常常被视作反面教材,不少同学表示自己曾经受到过学生和老师不同程度的辱骂,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曾遭受或轻或重的校园暴力。这使得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温暖,往往对学习感到厌烦和焦虑,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相对较低。在社会生活中,依然有大部分人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中职生考不上高中,是习惯差、能力差、素质差的群体,中职生在就业时也不免会受到歧视。因此,中职学生常常会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低,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

这三座巨石压在中职学生的心头,使得他们呈现出缺少关爱、缺少认同感的特点。

3.不善表达

正是由于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和缺少关爱的特点,导致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不善表达的特点,认为自己表达力非常棒的同学仅占14.06%,表达力一般者占69.33%,不善表达者占27.47%。不善表达的同学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封闭自我,不愿意表达;一种是不会表达,表达方式欠妥。

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出自农村家庭,教育资源有限,家人们学识平平,因此他们并不容易得到很好的口语表达训练,再加上有些孩子本就来自特殊家庭,缺少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因此便形成了内向腼腆的性格。这使得他们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依旧保持不愿意表达、羞于表达自我的特点。而后者表达方式欠妥的学生,则喜欢采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赢得同学和老师的关注,比如穿奇装异服、故意捣乱滋事、挑战老师威严等。其实他们也只是渴望被认可,希望得到特殊的关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

4.不愿服输

不愿服输是中职学生的又一大特点。这个特点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历程来说可谓是有利有弊。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正是关注自我、自尊心极强的一个时期。随着年龄和心智的成长,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得到公平对待的心理也越来越强烈,在我们问卷调查中要求学生向老师提出建议,出现最高频的词汇便是“公平”。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更要多多关注学生这一诉求,给予他们细腻的关怀和鼓励。一旦学生感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爱,这种不愿服输的心态就会转换成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反之,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这种不愿服输的心态则会诱导他处处与老师作对,用激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二)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中职院校数量众多,学生和教师队伍都日渐庞大,中职学校内的师生关系也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结合我校日常工作管理及对省内多所职业院校的调研考察,经过对问卷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中职学校师生关系总体是积极和健康的,但师生关系模式存在差异,现将中职院校的师生关系现状作出以下归纳。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1.缺少沟通,放任自流

基于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特点,加之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普通高中不太一样。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仅限于学术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没有过高的要求。在这种现状下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我只需要把课上好就行了,并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表现,与学生之间缺少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仅限于课堂之上的表面师生关系。

这类教师只做到了教书,并没有重视育人也同等重要。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我们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始终让学生觉得与老师有距离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不得章法,费时费力

中职学校内并不缺乏有责任心的教师,但并不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都能够找到既适合自己,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相处方法。“我明明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学生们都不理解我?”“我几乎天天加班,怎么学生的问题还是处理不完?”相信这些话是许多中职教师的困惑,而提出这些困惑的年轻教师占比较大。如果你每天都被处理不完的学生问题所困扰,甚至抱怨自己是不是运气不好总遇到不合拍的学生。那么就应该思考一下,是否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用错了方法。

在对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老师为了提升管理效果,通常会利用野蛮管理、强力压制的办法,教师为了树立威严常常以冷酷的面貌对待学生,用多种班规、禁令等作为管理班级的武器,用杀鸡儆猴的手段来震慑学生。这种强力压制的管理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少犯错、不敢犯错。但也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不能释放青少年的天性,缺少了许多成长中的乐趣。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并不仅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恰当的技巧和方法。只有我们足够的了解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与学生相处,才能够事半功倍。

3.平等交流,互相尊重

平等是和谐的基础,尊重是和谐的前提。调查显示,79.23%的师生目前正处于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状态,这也是大多数师生的理想状态。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心智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再加上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的影响,很多学生内心脆弱、防备心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渴望撕掉“坏学生”的标签,希望得到老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切不可因人而异。反之,学生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对老师的教学及管理工作给予尊重和支持。同时,学生组织和家长的有效引导、学校和社会的有力扶持,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构建。

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架起良好沟通的桥梁,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平等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

4.亦师亦友,共同成长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绝大多数学生心中梦寐以求的模式,也是许多教师的理想,据学生问卷统计,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在中职学校中占比约55%。

这类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赖,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往。课堂上教师尽心授课,学生积极参与,携手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够让老师收获满满的职业成就感。课堂下,教师可以是倾诉心事的好友,可以是一起打闹的同伴,欢欣度过课余时光。

这样温馨上进的相处模式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携手进步的有力保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及策略

(一)启迪智慧,用专业赢得尊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1.终身学习,做学生的领航者

一位教师想要赢得学生的尊重,绝不仅仅是靠详实的班规或威严的外表,更是要靠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见闻。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获取信息的资源方便快捷,这些都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参与感不强,体验感不佳,在进入中职学校后更需要科学的引导和细腻的方法。

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积极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做一个有智慧、善于启发学生心智的教师。同时,学校也可以举办优质课比赛、教师风采大赛、教师能力培训等活动,为教师提升自我修养提供良好的渠道。最后,也倡导教师多关注和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情感上的问题,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宣泄方式能够更好地排解学生青春期的情绪问题。

2.探索方法,做学生的引路人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核心,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由此可见,打造一支优质的班主任队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力保障。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技能培训、优秀班主任座谈会等方式,定期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可以辅以班主任绩效考核方式,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除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之外,班主任也可以加强对学生干部组织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锻炼一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也为班级管理拓宽途径,双向配合更有利于优秀班集体建设。

3.交付真心,做学生的知心人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作为教育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抱着侥幸、敷衍的心理与学生沟通,因为学生们永远有着最明亮的眼睛,最诚挚的心灵,任何欲盖弥彰抑或是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只能让学生升起不信任的心理,以真心换真心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升起尊重和信赖之情。

(二)以身作则,用言行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该把学生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我们想要学生怎么做,首先要求自己也必须这么做。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更是会被学生视为典范。

1.真诚参与学生的成长

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每天在学生面前说一遍读书很重要,都不如教师真正坐下来,陪伴学生享受读书的过程,探索读书的乐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改变。

一方面,学校应多多组织师生交流活动,如运动会、节日活动等,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群体当中,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之中,增进与学生的情感;此外,还要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

2.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传统的说教形式更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言行。

学校应加强思政课教育,利用课堂思政、党史学习教育等方式,使精神教育渗透在校园之内,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可以进行优秀班级、先进少年等光荣榜评比活动,发挥学生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发学生青春的活力;当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也势在必行,教师在为学生树立典范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敦促自我,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

(三)以爱浇灌,用情感唤醒灵魂

1.有效沟通,赋予学生爱的能力

在调查中职学生和中职教师心目中师生交流困难的原因时,我们发现“老师时间少”和“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两项占比较重。而另一项教师调查显示,超过70%的教师都愿意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打造有效沟通的方式、拓宽师生交流渠道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主题班会、校园运动会等方法,我们需要创新沟通形式,如班级内开展吐槽大会、举办趣味专业比赛、漂流瓶、书信往来等,加深学生与老师、与班集体的黏性;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宣传栏、校公众号等途径开设学生版块,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理解包容,给予学生错的权利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想一想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如果学生犯了错误,不要急于责骂批评,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学生不犯错误,面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而口出恶言、否定他的全部,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把学生跟老师的距离越推越远,要让学生在错误和失败中接受教育、逐渐成长起来。

3.表达共情,守护学生梦的堡垒

准确的共情能力是体现教师关爱学生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渴望关爱、需要关爱的,而教师的关爱对他们来说更是弥足珍贵。教师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适当地共情能够让学生感到温暖、引起共鸣,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愿意信任和亲近老师;这也有助于学生打开心扉,更愿意吐露内心真实的想法,既为学生提供了倾诉的机会,探索自我、表达自我,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相互信赖的关系。

相信教师们只要怀着真诚、有爱的心与学生相处,也一定会收获学生满满的正向回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推动下,师生的综合素质也一定能得到极大提升,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曹瑞春、王新东、曹锦涛、沙亚娟、张芳、乔扬、谷国太)

(本文系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规划项目【项目编号:豫教〔2021〕58135】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