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全党及全国人民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务实之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全党及全国人民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以课程、师资、设施、信息等方面的融合为要义,注重教学目标的连贯性、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教学队伍的联动性、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的铸魂育人主题,内在遵循了思政教育的规律性,保障了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遵循多元性、适宜性、整合性、实践性原则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意义重大。
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
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本质要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我国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思政课的教育总目标就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各个阶段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够有效促就总目标的达成,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不同阶段思政课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小学阶段着眼于道德情感的启蒙,形成“五爱”的情感,萌生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愿望;初中阶段着眼于思想基础的铸造,学会关心祖国和人民,树立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高中阶段着眼于政治素养的提升,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内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意识;大学阶段着眼于理论涵养和探究学习,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乐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担负起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统筹整合各学段思政课教育的关键要素,有利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衔接,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龄段接受到全面、系统、连贯的思政教育,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保证了思政课育人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本质要求。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人无德不立,学校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人的发展是全面的、整体的、连续性的过程,思政课对于人的培养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规律而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筑牢正确的“三观”,厚植爱国情怀,是把守好学生思想大门的生命线,是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青年的主渠道,是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是推动我国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人才,有利于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动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就是注重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注重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等方面的多措融合,统筹构建“横向交融”和“纵向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体系,摆正意识形态教育的防护线。]思政教育从娃娃抓起,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政治认同感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二、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原则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需要整合多方资源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协调的关系多样而复杂。既要把握好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也要严守一体化的教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抓好各个环节的质量和水平,形成育人合势,切实保证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多元性、适宜性、整合性、实践性等原则。
(一)多元性原则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 “三全育人”的教育要求,“三全育人”的核心要义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必然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坚持多元性原则也是“三全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是一个持续而完整的联动过程,也是一个交互发展的过程。只有实现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多元化,才能有效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质量,为党和国家育人。教育目标方面,统筹设计总目标、年龄段目标、思政课具体的活动目标,形成自上而下逐层分化、逐层具体化的目标层次,构建自下而上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目标体系。另外,精准界定思政教育概念内涵,注重与相关概念的区分,科学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内部横向上的具体目标。教育内容方面,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重在建立思想政治雏形;中学阶段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应该比小学阶段更加系统、更加多元,除安排以打牢思想基础为主的常规思政课内容外,还应关注学生个人志向与理想的教育;大学阶段正确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成为了重中之重。组织实施方面,注重实施主体、实施方法、实施形式的多元化,组织“线上金课”、“思政理论大讲堂”、“思政联创知识竞赛”、“一校一策”等交流活动,丰富思政课一体化形式。评价方面,树立“大思政”格局意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中介组织、用人单位、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可以成为评价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的主体,打造多维度的“评价共同体”。
(二)适宜性原则
美国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因此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道德表现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其中5—20岁是个体道德发展的关键期。这一关键期恰与我国的小中大学段相适,学校一体化的思政课教育尤为重要。基于人的道德素养发展的阶段性,思政课一体化构建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充分考虑四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学习者的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设置课程,做到个体与总体的统一,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统一。遵循适宜性原则,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方面要依据社会和学习者的需要和发展水平多维度、分层次地设定思政课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及方法;另一方面同类教育内容的铺设也要在广度和深度上体现各学段的不同特征。另外,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华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累了丰富的思政资源,这些极具教育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广泛分布在祖国各地,具有鲜明的地方印记。因地制宜地积极发掘学生熟悉的身边素材,秉持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理念,使各学段、各类学校思政教育既目标一致又特色鲜明,增强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活力。
(三)整合性原则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与德育一体化一脉相承,德育一体化是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地设计德育课程,横向维度上德育目标与教育理念要前后一致,德育课程内部观点要逻辑严谨,外部要与其它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纵向维度上不同学段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要相互关联,无重叠衔接,各主体通力合作,科学合理地实施德育。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某一观念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需要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构建需要立足于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各因素之间贯通契合、彼此交融、衔接有序。遵循整合性原则,首先要树立“大思政”的教育观,整合思政课以外各类教育媒介的思政要素,对准思政课教育目标,发挥各类教育媒介协同育人的作用。其次要统筹设计课标和教材,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整体规划作用,整合思政教育内容,协同推进教材编写。再次以共享为基点,建立一体化思政师资库,增进各地区、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与合作。最后基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思政课要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思政信息,铺设良性运行的思政网络,优化思政课教育资源。
(四)实践性原则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规划下,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思政课教育的航向标。为适应社会需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遵行的首要原则就是实践性原则。一体化实践性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外部实践,国家应出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保障法》,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权力及义务,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保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以及方法上的融合与衔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构建一体化的思政课先进经验交流网络,打造大中小思政课共通共享的优秀教学资源互动平台,同时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顺利着陆;另一方面是内部实践,各级各类学校要为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开设专属通道,建设思政一体化共享课程、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以及“思政网”的联创通道,共开一节思政课,凝练教学重点,把握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质量。[9]教师的发展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同学段、跨学段相互听评课,换岗交流,共克思政课“堵点”与“断点”,创设思政课一体化优越的师资环境。学生要努力做到“六到”,眼到多看思政材料,耳到多听思政故事,脑到多想思政理念,口到多讲思政要义,手到多干思政实事,腿到多做思政调研。
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应然要求,也是彻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要遵照一体化的特点和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秉持守正创新的教育理念,抓好育人关键环节,开发学段核心素养,全面深入地把握不同学段的学情,精准施策,凝聚众人之力,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全方位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党育才、为国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兵。(作者:方刚,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T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