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锚定新质生产力,加快河南高层职业人才培养

2024-12-02 17:34:1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河南省积极地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亟待强力推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层职业人才培养。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地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亟待强力推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层职业人才培养。

一、河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高层职业人才战略需求

《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部署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格局,并提出“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战略任务。新质生产力下,河南省急需加大本科以上层次紧缺职业人才培养,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对此,近期,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2024年“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稳规模优结构增实效建设工作方案》,旨在培养更多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急需紧缺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加快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职业技能人才高地。《方案》明确提出了高层次职业人才发展目标:新增高技能人才90万人,全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32%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新增高技能人才8万人,文旅文创产业高技能人才新增5万人,职业院校新增高技能人才45万人。这为河南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河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下高层职业人才培养困境

1.河南职业人才培养结构层次整体不高

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主要表现为底大塔顶小、规模大而不强、门类多而不精、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少且质量差,体系内在衔接不强,未能从体制上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灵活的发展空间。2023年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共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168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5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专科)学校110所,专科职业院校占高校总数的65.5%。一方面河南省高职院校升本空间巨大,另一方面职业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缺失,难以在规模化、高层次上满足新质生产力对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2.部分“非双”高校亟待转型为职业类应用型大学

目前河南全省共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点高校19所,其中博士学位授权高校11所,除了郑大、河大,17所为“非双”高校,体量较大但在全国竞争力不强,传统特色鲜明但优势发挥不力。大量非“双一流”高校徘徊于转向应用型大学抑或竭力发展为“双一流”高校的尴尬境地,这类高校普遍存在专业学位和学术型学位教育的定位不清、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突出问题,需政府引导部分“非双”高校转型为职业类应用型大学,为新质生产力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体系保障。

3.产教、科教深度融合育人机制达成度不高

河南省职业院校高层次前沿科技创新人才短缺,面向区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高端研发创新平台缺失,应用研发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匹配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形成深度协同创新格局,从而导致河南省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高层次职业类人才培养产教、科教深度融合达成度不高,产教科创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贯通不够。据走访调查,河南省部分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水平不高,仅主要停留于学生实习实训,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对接不强,与新兴、未来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的新质技能教学和学习生态仍未形成,学生新质技能培养效果不佳。

4.职业院校新兴、未来产业领域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

新质生产力下,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急需具有较强应用研发能力的教师队伍作保证,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是主力军,也是专科升本的重要指标。目前河南专科类职业院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如焦作大学880余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为9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117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也不足10人,河南工业与信息化职业技术学院5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为1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鲜有,绝大多数仍仅为学士学位,其他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也较为紧缺,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高层次师资极为匮乏。这是制约新质生产力下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瓶颈”。

三、河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下高层职业人才培养路径

1.锚定河南新质生产力建立高层职业人才供需协调机制

在河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建立职业类院校与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之间高层职业人才供需协调机制,将急需紧缺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需求快速传导至职业院校培养供给端,实现人才供需快速衔接、动态匹配。加强河南省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供需预研预判,对全局性高层次职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总体规划;职业院校结合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新布局,研制面向未来产业高层次职业人才标准,更加灵活高效地对接未来产业劳动力市场需求。

2.锚定河南新质生产力设立“标杆”培养院校

政府应依据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设立“标杆”职业院校。采取竞争机制、动态调控原则,通过政府与企业联合专项投入支持3-5所符合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层次职业人才培养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职业应用型大学为建设对象,优先予以硕士点、博士点乃至博士后流动站的政策倾斜。面向未来产业新布局,鼓励“标杆”职业应用型院校与未来产业龙头企业联合创建“未来产业学院”,在量子信息、未来机器人、数智制造、新能源、超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打造“河南省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区”。

3.锚定河南新质生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政府应依据《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建立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部门协同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定期发布《河南省新质生产力急需紧缺高层职业人才需求报告》《河南省职业类院校高层职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指南》等相关报告,科学预判新质生产力下河南省未来高层次职业人才缺口类型、需求规模和质量标准,围绕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关键领域新增智能制造、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学科专业群。

4.锚定河南新质生产力构建产科教深度融通的高层职业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领域,前瞻谋划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全面深化河南区域产科教深度融通机制,将关键科技前沿成果、绿色数智技术等元素融入职业院校课程和教学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创建省域、市域示范性产教、科教、产科教多维开放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科技链有机衔接,搭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教、科教融合育人平台,积极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高层次人才培养新体系。

5.锚定河南新质生产力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

设立“职业院校教师扩优提质计划”,围绕河南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对高层次职业人才需求,大幅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建立健全职业类教师职称评审专项制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为职业院校高级职称提供更多指标,使其能够在职业院校或应用型大学有更多的职称职务晋升空间,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激发其内源动力。深入实施“银铃计划”,鼓励银铃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大职业院校新兴和未来产业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教师奖励力度,牵引职业类院校整体教师队伍扩优提质。

作者简介:

李翔海,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副教授,太行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武学超,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太行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河南高校赋能重要人才中心建设研究”(2023-YYZD-09),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SKTD202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