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书写着城乡关系演进的崭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城乡二元”到“城乡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书写着城乡关系演进的崭新篇章。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的科学谋划和顺利开局,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考,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城乡融合是现代化征程中的重要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历史的长河中,城乡关系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通过城市化解决了城乡二元问题,但也付出了乡村衰落的代价。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大国,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城乡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解决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向度:这是一条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中国实际;既要推进城镇化,又要守住乡村文明的根脉;既要提升效率,更要实现公平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我国城乡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我国的城镇化率突破60%,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解决突出问题,更要谋划战略转型,在改革开放积累的坚实根基至上继续推进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变革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相较于西方工业化之路所带来的城乡割裂,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将为我国城乡融合提供新动能。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极大压缩,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产业发展的边界更加模糊。这为我们重构城乡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在新发展格局下,城乡融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空间和经济概念,成为一个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
二、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与挑战
传统的发展理念亟待革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城市的标准来衡量乡村,用工业化的逻辑来规划农业,这种“城市中心主义”的思维定式,使得很多地方的城乡融合沦为了简单的“城市化”。如何在保持乡村特色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如何在城乡要素流动中实现互利共赢,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城乡融合发展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就业创业、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创新思路,提升发展理念,并综合施策,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仍较为薄弱。虽然我国农村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农村的现代化基础仍较为薄弱。如,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够充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失衡。优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过度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缺口,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需要提升。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人才下乡”难以持续,“本土人才”培育不足,影响着乡村发展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高质量推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们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难题和挑战。制度性障碍是急需解决的障碍,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的城乡差异仍然存在,制约着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等关键环节仍需突破;发展动能不足,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资源匮乏,难以形成与城市经济的有效对接。
三、开辟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的主要路径
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观念。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理念、制度和实践层面进行创新突破。必须树立城乡“整体性治理”的理念,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实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类型化发展”的思路,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探索差异化的融合路径。要树立科技先行的理念,把握“数字赋能”的机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乡深度融合。
以新的产业模式奠定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必须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释放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要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创产业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在制度创新方面,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要创新农村产权制度,盘活农村资源要素,释放农村发展潜力。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要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与乡必须通盘考量、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品质。要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要重视农村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总之,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谋划、创新突破,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推动发展,以更实的举措和行动服务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的伟大征程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一场深刻的发展变革,更是一次文明的创新超越。在新时代的伟大浪潮中,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让城乡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更加美丽的中国。(作者:闫惠惠,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博士)